被立项为“冷门绝学”,四川这项研究有多冷门?

2021-01-13 13:27: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博尔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其中,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人员陈安强带领申报的“羌族妮莎古歌搜集、整理与研究”入选学者个人项目。这也是2020年四川唯一入选的项目。

陈安强在茂县采访歌师龙波他。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冷门学科主要是指一些学术关注度低、成果产出难、研究群体小的传统人文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绝学是冷门学科中文化价值独特、学术门槛很高、研究难度极大、研究群体很小甚至后继无人的濒危学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旨在重点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但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研究断档、亟需抢救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妮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陈安强告诉记者,妮莎如今流传于四川省松潘县、茂县、黑水县的交界地带,是长江黄河上游生长出的珍贵中华文化资源。“妮莎”为羌语音译,意为“至善至美的古歌”。羌族妮莎古歌用羌语北部方言唱叙,以多声部问答的形式,内容不仅有叙述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而且有关于汉、藏、羌等各民族同根同源、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型史诗叙事。

歌师郎加木和见车牙在唱叙妮莎。受访者供图。

目前,学界对妮莎古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尚未给予足够关注,研究妮莎古歌的人很少,全国不足10人。陈安强研究妮莎古歌已有多年,在妮莎流传的地方走访,他感受到古歌的震撼和壮观,“妮莎古歌体量庞大,最长的可以唱叙一个多月。”然而,这一文化已经极度濒危,被学界称为“孤岛复音”。陈安强说,“现在精通妮莎的歌师仅剩3位,最年迈的一位80多岁,最小的也已经60多岁。妮莎古歌面临人亡歌歇的困境,急需抢救性的记录和整理。”

目前,陈安强和团队已经整理了7、8千行古歌内容。羌族多声部民歌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妮莎古歌是其中的精粹。陈安强表示,项目得到批准立项,是团队学者长期甘坐学术“冷板凳”的结果,同时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对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视。

课题组主研成员毛明军记录的妮莎材料。受访者供图。

陈安强说,“通过长期持续的搜集和整理,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希望能抢救这一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让妮莎古歌能永远传承下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