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朝 四川在线记者 阮长安 王国平 钟帆 巴中观察 朱荣杰 马小米
摄影 华小峰 巴中观察 施皓文
80多年过去,毛浴古镇模样依旧。
南北走向的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川东北民居,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外墙和木门均涂成了棕红色。临街店铺名年代感十足,红军挂面、苏区农资、根据地百货、将军发屋……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讲述当年的红军故事。
古镇上,临街民居多为一楼一底,下店上宅。2005年,毛浴镇政府对古镇进行风貌改造,将街道围墙、房屋一楼外墙和木门都刷上了红色,营造出浓浓的红色文化旅游氛围。
毛浴古镇
街面上开了不少店铺,聚集了副食百货、理发店、粮油站、挂面店等,店名多多少的植入了一些红色文化元素,其中一家“红军挂面”尤其引人侧目。
时间回到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通江后,红十一师进驻毛浴古镇,受到镇内百姓的欢迎。古镇居民谢裕德拥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好手艺,但当时物资匮乏,为了迎接长途跋涉而来的红军,谢裕德将家中可以碾碎的谷物和着面粉制作成挂面,煮给红军吃。后来,人们就把谢家的手工面亲切地称为"红军挂面"。
如今,"红军挂面"的传人谢明友和妻子张正秀仍在毛浴镇经营挂面加工坊,“生意挺好的,经常会遇到慕名而来的游客。”据谢明友介绍,他家挂面依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色泽皎白、发泡空心,煮不浑汤,入口绵软筋道。
从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到决战决胜的脱贫奔康,一碗挂面,不仅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也成为老区百姓几代人的致富产业。在这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精神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