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31—1940)|巴中通江②:一座陵园,一个家族的使命

2021-02-18 11:54: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昕

王晋朝 四川在线记者 阮长安 王国平 钟帆

巴中观察  马小米 施皓文 朱荣杰

摄影 华小峰

早上8点,陆续有人来到陵园瞻仰,完成打扫工作的王建刚和儿子即将准备下山。

2011年7月—2012年4月,陵园进行了一次大会规模修缮,通江县将散葬在全县23个乡镇的50处散葬烈士墓17225名红军烈士迁葬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如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由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分布着英烈纪念墙、英勇烈士墓、无名烈士纪念园、红军烈士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等纪念地。如今,这里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王建刚有空就向人们讲述这里的故事。

“你看,从这里看出去有山环绕,视野宽阔,又跟沙溪河相临,确实风水好。”王建刚坐在石梯上,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风景。

20年多年前,王建刚干农活时不慎受伤,导致左手仅剩一指,左腿落下残疾,走路十分不便,往往走上10来分钟就得休息一会。

2012年,王建刚一家又从墓地隔壁搬到了王坪村的聚居点,原来5分钟的路程延长到了50多分钟。

综合考虑起来,没人觉得他还适合守墓,但所有人都支持他。

王建刚和儿子一起为烈士扫墓 。

“我们全家人都同意他做这个事情,这是从我爷爷那里传下来的精神,我也会同样教育我的后代。” 二儿子王君权说,只要谁得空,都会开车专程送父亲过来,等打扫的差不多,再接他回家。

王建刚经常会对儿子讲起家族为烈士扫墓的故事 。

“2012年陵园扩建后,我们把首先把他纳入了陵园内的公益性岗位,到2016年正式退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元勋说,这是为陵园留下一份精神传承,一份见证。

王建刚退休后,小儿子王均培接过了他手中的扫帚。2020年10月,陵园按需增加了部分公益性岗位,在外务工的王均培返回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做着和爷爷、父亲同样的事情。

王建刚和儿子一起为烈士扫墓 。

“是他自己主动给我打的电话,让我帮他报名的。”说着,王建刚用手指了指无名烈士墓地主梯旁的一段小路,那是王均培负责打扫的地方。

王建刚已经退休,但每天依然准点搭着儿子的摩托车来到陵园,一起打扫,再一起回家。“习惯了,每天来看看心里才踏实。”王建刚说。

“下大雨时,经常全家上阵,年纪小的就扫地、捡树枝,年纪大点的用背篓一趟一趟背垃圾。”王建刚说,“家里一定会坚持守护这块墓地,当年父亲交代的事已经成了我们的使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