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背后,成都做了什么?

2021-02-22 15:37: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随着2021年春节小长假收官,全国多地陆续晒出旅游“成绩单”。

 

截至2月20日,全国共有包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北京、郑州在内的21个主要城市公布了假期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

 

当中,成都表现强劲,游客数量达144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6亿元。这在全国城市中实现两个“唯一”:游客数量唯一破千万人次、旅游收入唯一破百亿元。

 

这两个数据说明:很多人愿意选择成都,成都具备强大的消费吸引力。

 

扒开数据,解读现象。

 

“新冠疫情+就地过年”背景下,7天长假,对成都而言,既是综合能力的检验,更是城市担当——贯穿于新发展理念下营城逻辑的集中体现

A

 精心准备 热闹纷呈就地过年

 

成都的这个春节,看得见的,是锦江两岸全线齐亮的沉醉夜景,是53岁一环路新妆上阵的烟火市井;看不见的是成都响应国家号召,打好“提前战”,精心策划各式“大招”,给成都“原年人”献上一个精彩幸福年。

 

大年初二,家住成都龙泉驿的李自平一家五口专门到交子大道,观看双子塔灯光秀。虽然前两天已在社交平台看过无数图片和视频,眼前的绚烂璀璨仍让她震撼不已。

“之前一直在打围施工各种准备,没想到春节放个大招。”见证打造全过程的东北“蓉漂”李奕,感觉很温暖。

就地过年,不等于在家宅着。如何在减少移动的情况下,让留蓉群众和本地市民过个精彩幸福年?

成都的方法是,加倍重视,打“提前战”。

2月7日晚,“点亮锦江”春节系列活动正式启幕,除重启夜游锦江外,沿线各区(市)县还共同亮点了锦江全线夜景。

合江亭(四川在线记者 华小峰摄影)

2月8日晚,成都一环路市井生活圈开街亮灯,53岁的“圆环”新妆上阵,新春年味在烟火市井中浓郁弥漫。同日,天府绿道开启了“雪山下狂欢•公园里过年”的新春狂欢季。

或前或后,成都几乎“全员出动”。著名景区如都江堰青城山、西岭雪山,新兴景点如丹景台、融创雪世界,文化场所如成都博物馆、武侯祠等,都做足功夫,陆续推出较以往更为丰富的活动。

都江堰景区

“按照‘小型、分散、多样’的原则,我们针对疫情特殊变量创新了春节产品供给。”成都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精心准备换来积极回报。

看数据。“夜游锦江”共接待游客18.97万人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共吸引游客111.2万人次,携程、去哪儿网等线上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成都酒店订单量位居全国前三位。

就地过年,耍得精彩还要吃得开怀。

为保障群众的“年夜饭桌”,成都在全市发起“留在成都 幸福过年”倡议,企业积极响应,其中639家农贸市场、23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64家大型商超卖场超过5000多个商业网点正常营业,总开业率超过81%。

B

精准防控 持续构筑安全信心

 

成都的这个春节,看得见的,是丹景台景区连续六日游客量达到最大承载上限,是周边精品民宿一房难求;看不见的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成都用持续的亮眼表现,逐渐编织起安全网,构筑市民信心,保障安心祥和年。

 

节日的热闹,在疫情背景下是信心的体现。

大年初一,抢到贺岁片《你好,李焕英》首映票的德阳市民卢珍珍来到成都来福士,点开手机上的四川天府健康通,扫开场所码,快速进入商场影院。

10天后,2月21日晚22时08分,据灯塔实时数据,《你好,李焕英》以40.25亿元的票房,冲上春节档榜首。从区域来看,成都为这部影片票房贡献度排名全国第四。

新冠疫情影响,电影院等密闭场所严重受挫。陆续恢复后,每部上映的电影,卢珍珍几乎都会去看。“成都的防疫很给力,我很安心。”

安心源于信心。事实上,疫情精准防控,成都的表现有目共睹。

作为服务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城市,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成都一手抓防控,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一手抓复苏,科学引导城市回归有序。

全国率先复工的特大城市——去年3月全市重大项目的复工率即达到100%。

都江堰

全国第一个恢复举办社会性活动的城市——去年3月22日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在都江堰市青城山鸣枪起跑。

信心不仅在内,也传递至外。

高德大数据显示,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游客异地出游最想去的十大城市中,成都位居第一。

这一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407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其中5月单月,航班起降架次量居全球第一。

夜游锦江(四川在线记者 华小峰摄影)

从新冠疫情爆发到疫情常态化,一年多以来,成都用持续的亮眼表现,逐渐编织起安全网,构筑市民信心,为安心祥和年提供坚实保障。

春节期间,成都推出多种户外游玩活动的同时,也做好相应疫情防控。如锦城公园设置了二次防疫措施,每个园区出入口都会要求市民“戴口罩、测体温、出示场所码”,确保防疫有效管控,活动有序开展。

C

精益求精 引导转变消费理念

 

成都的这个春节,看得见的,是锦城湖里等待皮划艇的长队,是家门口不时冒出的各种特色店铺;看不见的,是成都从率先鼓励“户外消费”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通过不断的新兴场景营造,引导消费转型升级。

 

假期历来是消费的热潮。成都市商务局数据统计,春节期间,成都太古里、IFS、万象城等21家百货购物中心实现总销售达6.81亿元。

夜晚的锦江(四川在线记者 华小峰摄影)

旅游总收入破百亿元,除了传统消费的稳中有升,更多的增量,来自于新兴的户外消费场景。

“公园绿道、夜游锦江这些新兴场景,都是成都在传统百货消费场景之外的试验型尝试。”仲量联行华西区研究部负责人朱建辉认为,就地过年替代了传统返乡流、出国流,这类过年模式的挤出效应,无疑将大部分消费流转化到城市当中来。

“当下场景中所发生的消费转型不是一种短期现象,而将成为2021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里,消费市场的趋势。”朱建辉说。

新都樱花盛开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成都积极倡导鼓励“户外消费”。绿道公园、锦江河流、市井街巷……都化身成为各种新兴场景的承载体,拉动消费。

随着场景不断上新,效果逐步显现,并在春节期间集中爆发——

数据统计,春节期间“夜游锦江”共接待游客近18.97万人次,游船票及文创市集实现收入152万元;锦城湖里的皮划艇项目,日均接待人数超过1300人次;丹景台景区为春节临时搭建的美食、民俗摊位,每天销售额也达到数万元……

2月6日,天气晴好,来丹景台打卡的市民众多。(白桂斌摄影

多组数据再次验证,成都消费市场具有庞大潜力。面对持续走热的新兴消费场景、正处于上升期的消费升级,成都如何谋动?

2020年6月起,成都相续出台系列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着力打造特色街区雅集、公园生态游憩、文艺风尚品鉴等八类消费新场景建设,引导消费新理念。

牛年春节第一个工作日,成都正式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针对消费发展趋势,提出实施舒畅消费计划。2021年,将打造特色商业街区200个,引进品牌首店1000个以上,培育特色小店500个,加速形成全域全景全时消费格局。

鸟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张远富摄

围绕构建多元生活场景,促进消费质优价稳,还将升级打造高能级商圈,推出100个户外消费场景、100个体育消费新场景、100个公园城市网红打卡点等。

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在朱建辉看来,这些新兴消费场景未来的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考验这座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变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