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法(修订版)》实施十周年,看“浊水荒山”的四川逆袭之路

2021-03-02 18:56: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现在我们村是水清岸绿、咖啡飘香。人气旺哦!”2月28日,正值周末,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迎来不少游客。村民陈慧敏谈起村里刁桥河的变化,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

时间若拉回到几年年,刁桥河和高槐村却是另外的模样——沿河两岸到处养猪养鸡养鸭,河水又浑又浊、又脏又臭。如今,刁桥河流淌依旧,但却焕了新颜。改变的背后,是近年来四川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的鲜明注脚。

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群众

2015年,陈慧敏刚嫁到高槐村时,刁桥河给她留下了很坏的第一印象——畜禽粪便直接排进河道,到处都是漂浮物。而这些“坏印象”很多都来自槐香谷小流域。

槐香谷小流域是刁桥河的其中一段。受洪灾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影响,槐香谷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27.1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7.9%。流域内树木倾倒,岸坡垮塌,污水直排,流域内水土流失达到了中度侵蚀。

据旌阳区水利局水保股股长余志琴介绍,为了让刁河桥“新生”,当地在2019年投资1601.91万元,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将山、水、田、林、路及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统一规划,科学配置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36平方公里。

“河水变得越来越清澈,两岸的植物既是景观又能涵养水土。水里也开始有了鱼虾。”陈慧敏说,现在走在村里,脚下是骑游步道、河里是涓涓溪流、两岸是柳绿花红,“安逸得很”!

事实上,除了生态改善,槐香谷小流域治理带给高槐村的还有美好的 “钱景”——能够真正达到“绿、富、美” 的效果。高槐村党支部书记陈波介绍,槐香谷小流域沿线有42家经营户,他们在村里经营咖啡屋、乡村民宿、非遗制造、农业采摘等农旅项目,让高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咖啡村”,去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

“逆袭”的不止高槐村。“十三五”期间,四川治理区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土保持主导产品和经济产业24.75万亩,形成了不同类型区的综合防治模式和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经济群体,涌现出南充市高坪区凤仪湾、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湖等一大批绿色型、经济型、民生型的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浊水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南充市高坪区凤仪湾

科技强监管,创新出成果

2011年3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颁布施行。10年来,四川积极落实《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办法,在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土保持法》实施的十年,也是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系列成效的时期。”四川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仅“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6万平方公里,新增水蚀治理面积2.40万平方公里。

作为生态环境“顽疾”的水土流失,其治理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多方位保障落实。

首先看资金保障。“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级财政持续保持高投入,累计安排水土保持总投资10.73亿元,达到中央投资总额近60%,年度投资和总投资均位居全国前茅。

除此之外,近年来四川省还积极创新工作手段和机制,强监管守住治理成果。综合采用天地一体化、互联网+、大数据等监管方式,我省实现了水土保持检查全覆盖,并在多个领域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

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湖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四川采用遥感信息化手段对全省183个县(市、区)进行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消长分析评价,全面掌握了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及变化情况。此外,还通过高分辨率卫星拍摄的图片影像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违法图斑,研判人为水土流失活动和发展趋势。

在成绩取得的同时,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也多次强调——水土流失治理远未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原因在于,据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显示,四川水土流失面积仍有10.95万平方公里,居长江流域第一,治理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