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就找村社干部 达州达川区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1-03-08 21:16: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乐

陈小平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文/图

“我的户口簿弄丢了,请帮我重新办理一个。”3月8日上午,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高观子社区便民服务代办室内,68岁村民何三俊陈述完情况,村干部李善明开具遗失证明,计划次日去镇上代为办理。

高观子社区干部为村民开具户口簿遗失证明。陈小平 摄

该代办室可代办医保、低保、新生儿上户等20个服务项目,群众交齐所需材料,村干部“收件”代办,并在限定的工作日内上报或办结。

不只是石梯镇,这种村社干部代办各类事项的制度在达川全区铺开。“两项改革后,为服务老百姓办事,通过推行‘代办制’把政务服务向最基层延伸,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达川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向晓燕说,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高观子社区代办服务队在送件。陈小平 摄

收件代办 “一站式”办理办结

2013年,达县撤县设区成立达川区,全区幅员面积2245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农村人口占80%以上。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共减少乡镇23个、行政村279个,撤并比例分别达到41%、46.7%。

燕子村便民服务代办登记簿。袁城霖 摄

两项改革后,如何服务好群众办事,重构新的基层服务体系?

2019年、2020年,达川区先后印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标准化建设方案》,在新设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被撤并乡镇设立便民服务分中心或服务点,并在新设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室,全面推行民事代办机制。

“经过走访调研,我们梳理出村级便民服务事项建议清单9类39项,各地结合村情、社情实际进行增减。”向晓燕告诉四川在线记者,所有村、社区实行“全岗通”代办服务模式,即村社干部均担当代办员,按照申请→接件→上报→取件→送达的流程,构建“一站式”便民服务,且限时完结。

燕子村代办室展示的代办事项与流程。袁城霖 摄

在高观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改造为便民服务代办室,设置有两个受理窗口,门外张贴着代办项目清单、应交材料、承诺上报或办结时间。

“每天至少一名村干部在岗,周末也不休息。”高观子社区党委书记段玉雄告诉记者,除了服务群众到代办室交件,还对行动不便者等上门服务,由社区和村组干部23人组成的代办服务队,晴天骑摩托、雨天开小车,做收件、上报、取件、送件服务。“干部都印制了联系卡,村民有事就给我们打电话。”

与石梯镇相邻的石桥镇是“六合一”乡镇,其燕子村由三个村合并组成,距离石桥场镇最远之地约30公里;全村户籍人口2600余人,常住人口仅五六百人,空心化现象严重。

燕子村村组干部入户发放联系卡。 陈小平 摄

翻开该村代办登记簿,一页页纸上清楚记录着去年7月至今共代办的50余项事务。燕子村党支部书记郑忠海说,村干部五名代办人员,依据村务工作职责及分工开展代办,并实行AB岗。

延伸代办范围 干部担当“生活管家”

3月8日,四川在线记者赶到高观子社区之时,恰逢段玉雄正在给70岁村民张大亮代缴电费100元,“你回家后,不需要把电卡插进电表,就可以使用。”

“不仅是政务服务事项,普通生活事项也在代办。”段玉雄向记者坦言,留守村民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有限,一些政策不清楚就给他们解释,一些常规事项也帮着弄。他打开手机展示,下载了“天府手机银行”“川工之家”“国家电网”等多款软件。

高观子社区便民服务代办室。袁城霖 摄

不止于此,代办员还扮演起“生活管家”的角色。高观子社区距离石梯场镇7公里,对大龄村民代购生活用品也成了自然之事。“去场镇就顺带帮他们买了,我们就是他们的生活服务员。”段玉雄乐呵呵地说。

“将政务服务与生活服务共同纳入代办范围,无论是民事代办、政策咨询及生活物品代购代办员均能提供,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向晓燕说。

代办机制增加了本作为行政管理的村社干部的工作量。记者了解到,达川区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日常运行经费、人员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局按照社区2万元/年、村0.6万元/年给予经费补助,确保便民服务工作有效运转。

石梯镇便民服务中心。袁城霖 摄

同时,监督与评价机制一并建立。乡镇(街道)把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运行情况纳入各村(社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通过设立意见箱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按规定及时回复和处理,主动接受监督。

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郭晓鸣长期关注基层治理,他表示,代办制度是解决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举措,由村社干部担任代办员,拥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信息对称优势,服务能力更强;激励以及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这项制度良好运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