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追踪丨成都百花潭公园餐馆林立,或是打了政策“擦边球”

2021-03-31 08:57: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琴 王了

靳晓沛 四川在线记者 郭静雯

民情热线记者接到多名群众反映,本来清幽怡人的百花潭公园内新开了多家酒吧、餐厅,鸟语花香少了,油烟噪音多了,既影响游客正常观光休闲,又与公园的文化底蕴不相符。

记者前往现场调查发现,公园内餐厅林立,几乎每步行5分钟就能遇到一家,推杯问盏之声油烟味充溢其间,甚至原本规划的文化交流中心,在实际经营中也变成了餐厅。面对群众提出的公园餐厅过于迷局的质疑,公园管理方却表示“合法合规”。<<<点击阅读此前报道

百花潭公园餐馆林立的现状,或许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成都共建成公园等上千个。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官网公开信息显示,百花潭等老牌公园每年的财政预算超过2000万元。

为丰富和完善公园功能,更好满足市民需求,“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成都市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公园探索新运营管理方式,引入新业态。

为此,成都市还编制了《成都市公园(绿道)场景营造和业态融合指引(试行)》,明确鼓励公园引入文化体验、运动休闲、智慧创新、多元餐饮等业态。环境非友好类、高档会所类则被严厉禁止。

《指引》列出的负面清单

记者先后走访了成都文化公园、浣花溪公园、望江楼公园、二仙桥公园、东湖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等多个城市公园,发现这些公园在节假日会推出一些“赏花”“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动,但在消费业态上大多引进的还是茶馆、中式简餐、西餐、“儿童游乐”等传统项目,二仙桥公园还开有火锅店。《指引》中首先提倡的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类业态还较为少见。

《指引》中提倡的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类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园林系教授、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所长彭培好

这说明相关指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公园引入新业态是一个新课题,但现有的政策还没能实现分类、分步骤引入和规范,还未对各种业态的设置比例和开设上限做出明确规定,这就给了运营方很大的操作空间,如果监督不到位,则很容易导致”变形“。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史江

在引入新业态中,对于“文化+餐饮”等模糊地带的管理问题,建议相关《指引》出台补充性文件,尽量减少因政策不够明晰造成的“钻空子“、“弹性管理”现象,让公园的“探索”不断优化。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旅游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助理齐晓波

城市公园引入新业态,首先要进一步做好分类,可将公园分为保护型公园、休闲型公园、娱乐型公园等。

保护型公园,应减少业态过度引入;城市休闲型公园,在呈现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可以植入部分休闲业态;而娱乐型公园在做好景观展示、休闲环境打造的同时,可以游乐、消费业态为主。

公园内部业态布局还应该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决不能违背公共性这一原则,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二是切忌千篇一律低端项目的叠加,应结合园区自身特色、区位面积、周边环境等,选择创新性、特色化的项目,既打造成公园的特色游玩亮点,也带动消费热情。此外,应建立退出机制,对不合理的经营项目加以整顿,无法改造达标的坚决拆除,坚决制止非法占绿的行为。

在四川有困难,找问政四川。如果您在四川遇到了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请登录四川日报全媒体“问政四川”平台或拨打民情热线(028-86968696)留言反映、求助或建议。我们将充分发挥平台的互动联系作用及舆论监督功能,第一时间传递民声,推动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听得见声音,看得见态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