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成都农业若干问号②|一株苦瓜苗里藏着种业“芯片”什么奥秘?

2021-04-06 21:43: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顾强

苦瓜种苗技术创新,从过去的亩栽2000株,减少到亩栽200株,直至亩栽70余株,苦瓜栽培方式的改变和嫁接技术的利用,让产量翻番、效益翻番,从亩产3000公斤、收入1万元,提升到亩产6000公斤、收入3万元,农户们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这组种业“芯片”藏着什么奥秘?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文/图 甘翠 制图

这个清明假期,乐山峨眉山市的早市苦瓜抢了个“头筹”——因为早于正常季上市20多天,苦瓜卖出了好价钱,达到了每斤4元的价格,亩产万余斤,每亩能收入三四万元。

农民肖玉明很兴奋。1月初育苗,3月底上市,5月收尾,他流转、承包了15亩地,一季可以收入五六十万元。这样的业绩,在峨眉山市2万余亩苦瓜种植户中,十分常见。

这样欣喜的表情,同样也出现在成都金田种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田种苗”)总经理李春文的脸上。他的蔬菜种苗培育基地,生产规模是全省最大的,其中,仅止苦瓜种苗一项,从早春到晚秋,每年即能销售400余万株,“今年1至3月,已经销售了300多万株。”李春文笑着报盘。

四川是蔬菜大省,品种繁多,

为何李春文选择了一个小品种,

甘做“苦瓜王”?

连续自主培育的苦瓜种苗中,

“金田188”“金田187”“金田186”

三个苦瓜品种成为爆款,

这组种业“芯片”藏着什么奥秘?

01

 从卖种子到卖种苗 

“瓜型柳条,珍珠瘤,绿色,亮度好。”行走在智能温室大棚里,攀爬至棚顶的苦瓜藤上,密实地垂挂着“金田187”苦瓜。李春文边走边介绍着这个早熟“爆款”品种,在峨眉山市种植的就是这个苦瓜品种。

“金田187”是李春文团队率先通过审定的首个自主培育苦瓜种苗,它的出现,使过去每亩栽植1200株苦瓜苗降低为350株,“株数降低了,苦瓜生长空间大,营养充分,但是产量没减。”李春文说,这个品种得到了菜农普遍欢迎。

苦瓜是蔬菜界里的小品种,却是李春文踏进种苗培育领域、尝到种业“芯片”攻关甜头的“幸运星”,这是为什么呢?

2003年,创业两年的李春文接触到了来自台湾的苦瓜种子“碧秀”。彼时,他是一位专门从事蔬菜种子销售的专业人员,早年毕业于温江农校,对农业有深沉的情感。

“‘碧秀’的特点是耐湿耐高温,丰产性、抗病性又好。”李春文接触到这个品种后,十分欣喜,它可以克服六七月份天气热、病害多的弱点,容易挂果丰产性好,能够填补秋季苦瓜市场的空白。他带着人赶到厦门,从“碧秀”产权人、台湾农友种苗公司手中获得了独家代理权。

“苦瓜不是大宗蔬菜,产量不会忽高忽低,价格相对稳定,有一定利润空间。”做蔬菜种子多年,李春文了解苦瓜的营养价值,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日益被人们所接受。

此后两年,“碧秀”在成都市郫都区进行试种,尽管“碧秀”每粒种子价格高至1.5元,比当地苦瓜种子高出10多倍,却因为优良特性受到农民欢迎。

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碧秀”育苗在早春二三月,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种子出苗率低,郫都区唐昌镇农户鲁邦林买了一万多元种子,却只育出300多株苦瓜苗,叫苦连天。

这样的事件出了几回后,“农民自己育苗,风险太高。”李春文决定自己育苗卖给农民,尽力减少农民损失。2005年起,金田种苗诞生,李春文在省内蔬菜种业率先搞起了种苗培育和研发。

02

 从种苗研发到“一地一苗” 

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研发不同的苦瓜种苗——李春文形容其为“一地一苗”,何以做得如此复杂?

在全省苦瓜种植区域图上,除了峨眉山市、夹江县外,攀西的米易市也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苦瓜产区。凭借优越的阳光条件,每年10月种植,次年1月上市,成为全省第一波苦瓜。

“米易苦瓜大约有2000亩,我们的品种是‘金田362’,特点是前期耐热、后期耐寒,每亩用苗从过去的2000株到现在的1000株,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在李春文看来,米易苦瓜季节优势突出,上市价格好,每亩能带动农民增收3万元以上,叠加效益明显。

而在成都种植区,苦瓜种苗的特点变成了前期耐寒后期耐高温,“金田186”专为成都的特点而开发。“这个品种把每亩用苗量降到了最少120株,贴着大棚两侧栽植,出苗前期,中间可以套种番茄、辣椒、茄子等,亩产效益还能增加。”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练华山是研发参与者,他透露,这个项目已经获得成都市科技局重大科技应用示范项目支持。

去年,金田种苗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投入研发200万元,占比10%,“这些年,我们投入研发的总费用有800多万元”,李春文的话让练华山感慨,作为种业企业,如此重视研发并不多见。“这牵涉到对种业的定位,一个品种就会影响到几千上万亩农田的种和收,也关系到产业发展的快与慢。”

种业与芯片相提并论,可见重要和不易。“金田”系列苦瓜种苗的研发过程,辛苦而单调,单是苦瓜授粉环节,就是一个考验——夏季,单层普通大棚内的温度高达35-40℃,工作人员却要争分夺秒地抢在一周内为苦瓜进行人工授粉。

“每年都要在各地收集几十上百个苦瓜材料,进行组配、杂交、试种,找到最适宜的性状,再筛选成为品种。”从2005年起,每年几百个组合实验,李春文都在研发的第一线,参与所有的环节,观察、检测、拍板。

03

从“劈接”到“贴接”,

丝瓜藤上“长”出苦瓜苗

在金田种苗的智能大棚里,苦瓜要嫁接,丝瓜藤上“长”出了苦瓜苗;茄子要嫁接,野生茄子为竹丝茄“托底”;冬瓜也要嫁接,南瓜藤上有冬瓜苗缠绕……基地有1600多个蔬菜品种,嫁接技术已很寻常,用在了几十个品种上。

为什么要嫁接?

“嫁接就是人为地把植物的优秀性状组合在一起,克服品种的一些天然缺陷。”李春文行动得早,是省内较早大批量对蔬菜进行嫁接的种业企业。这个探索,同样始于苦瓜种苗。

2008年,由于“碧秀”抗病性在推广几年后逐步减弱,土残病害逐步增加,如何有效延长品种的使用寿命?李春文带领团队展开攻关。

他尝试用抗病性好、丰产性好的丝瓜做砧木,成功嫁接台湾苦瓜。“嫁接后的‘碧秀’苦瓜,藤蔓像矿泉水瓶子一样粗,我们引导农户像种植葡萄那样搭起拱棚,苦瓜结实量大增。”李春文的想法得以验证和成功,嫁接实验继续推进。“金田187”于2012年实验成功,“金田188”“金田186”乘胜追击,目前李春文已自主培育了十余个苦瓜品种。

比如茄子,根部用抗病能力和生长势强的野生茄子砧木,顶端是丰产、优质的本土优良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产量,达到质量双优。

2010年后,李春文力推的嫁接技术成熟起来,农户也越来越接受嫁接苗,嫁接后的苦瓜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嫁接推开了,又出现了新问题。采用“劈贴”嫁接技术,苦瓜苗容易出现“穿根”现象——苦瓜苗下垂部分穿过丝瓜砧木扎进土里,使得嫁接落空。

如何克服“穿根”?李春文团队创新使用了“贴接”嫁接方式——把砧木刚长出真叶的两片子叶,嫁接到接穗的两片子叶上,用夹子固定住。

在智能大棚里,四川在线记者看到,一株株绿油油的小苦瓜苗,放置在黑色杯罩下的营养杯里,在下半部有一只红色的小夹子,夹住丝瓜“桩头”与苦瓜种苗的连接部分。丝瓜苗的根砧粗壮发达,密密麻麻的根系几乎要将小小的营养杯撑破。“丝瓜藤根系发达,容易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这正好弥补了苦瓜的短板。嫁接后,苦瓜苗在5至7天后伤口就愈合了,后面将渐渐长成一体。”李春文说。

农业种业“芯片”到底好攻克不?李春文的回答是:“永远没有尽头,永远不能止步。”现在,他的早中晚熟苦瓜种苗覆盖了从1月至10月,全年可向市场供给10月的新鲜苦瓜,形成了时间链条和品种链条。

与此同此,李春文开始做品种储备研发——在早熟品种“埋伏”了两至三个新品种,中熟品种预备了  3个新品种,晚熟品种培育了   2个新品种。

下一步,李春文团队将向基因研究延伸,“要更把最优秀的植物特性准确地找出来,组合在一起,集成出更多的好品种。”

“总的来讲,随着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过去能育苗的农民越来越少,工业化的种苗业前景会很好,我很有信心,进行更多的自主培育,做出更多象苦瓜一样的‘单品冠军’。”李春文很期待,除了郫都区的育种基地,彭州市也发出邀请,由金田种业全盘运营4万平方米的天府蔬菜种苗产业园,今年6月投用,一片新的天地,将全然打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