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背到中欧班列 一车茶叶的变与不变

2021-04-09 20:38: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乐

四川在线记者 雷倢 陈昊 刘付诗晨

“嘟嘟嘟”随着汽笛声,4月9日,首趟四川夹江茶叶出口中亚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这是我省历史上首次茶叶专列开出国门。

时光穿梭千年,茶马古道上,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川茶走出国门。千年后,满载茶叶的列车从成都青白江出发,前往中亚。

古时茶马古道路马铃声声,而今中欧班列笛声悠悠,两者间巧合的是主角——茶叶,不同的是运输方式与开放格局。从古走到今,从马背走上列车,在时间长河的绵延与碰撞中,“一带一路”上的茶香,又带来了新变化与新期待。

运输方式之变

从马背到铁路 新方式带来新商机

“工人些都遭累趴了,让他们休息一早上。”3月底,记者刚走进夹江县来到华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义开便告诉记者,此次中亚专列上,华义将有一班50个集装箱组成的定制班列,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1250吨茶叶的装袋量,厂里正加班加点地搬运。

4月9日,这1250吨茶叶已装进50个集装箱中,整装待发,搭上茶叶专列,准备“出国门”。

其实,早在千年前,川茶就已经走出国门。

在西南地区,马帮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而运输最重要的就是茶叶。从历史版图的一条条长线中可以看到,它穿越青藏高原,翻过喜马拉雅,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到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和中亚国家;往东贯通两广直达南洋;往南穿越云南的崇山峻岭,到达南亚和东南亚的缅甸、老挝、越南诸国以及印度洋周边地区。

正是由于有茶马古道,西南地区经济在古代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是运茶叶,很多的商品也是通过茶马古道,从中国流向国外。

从文物和资料图片中,可以看到,当年,茶马古道上每一位背夫的肩背上,都要负重两三百斤的茶砖,行走在崇山峻岭中。

现在,茶叶装上集装箱,搭成着铁路,5天后,便能到达乌兹别克斯坦。

因受疫情影响,去年夹江的茶叶出口受限,“订单一直来,货却发不出去,很发愁”。方义开告诉四川在线记者,今年国内市场复苏,夹江茶企反应快速,“我们马上跟国外的物流公司联系,希望早日恢复出口渠道,把货运出去”。但集装箱一箱难求,运输成本骤增。

“多亏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中亚专列,解决了我们出口运输的集装箱难题”。此外,因为不再需要将货品运至西安出口,一节车厢将减少运输成本7000元。时间上,也得以缩短近一周。

“时间仅为海运的二分之一,成本仅为空运的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在推介成都国际铁路港时,成都都会给企业算一笔类似的成本账。

既能降低时间成本,又能降运输成本中欧班列(成都)逐渐成为企业产品配送、城市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通道。

新运输方式也带来新商机。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告诉四川在线记者,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品之外,温江的银柳、小叶榕等花木,蒲江猕猴桃、安岳柠檬、攀枝花蔬菜等,成都金牛区女鞋、服装,宜宾产玻璃纸、重庆的荣昌陶等商品也搭乘中欧班列(成都)远销海外,并且经济效益非常好。2019年搭乘成都-卢森堡班列出口的青白江猕猴桃,落地就售罄,而且价格比国内高一倍。带动了当地农产品外贸成长。

产业发展之变

不仅要运农产品 还将打造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为何要开通茶叶专列?作为四川最大的出口绿茶县级产区,近年来,夹江精制绿茶已赢得中亚地区海外市场的认可,并将品牌进一步辐射至俄罗斯,市场份额已占中亚四国进口绿茶市场份额的20%。今年,夹江县将生产出口茶叶6000吨,出口创汇预计将达800万美元。

“华义算是四川茶叶最早沿‘一带一路’出口的企业。”方义开说,2018年底,华义公司变开始了“出口”生意。全年出口茶叶480吨,创汇56万美金。3年来,公司茶叶年出口量达6000余吨,实现了四川茶叶销往“一带一路”国家“零的突破”。

量虽然不小,但是谈起运输方式,方义开告诉记者:“2019年2月,公司首次通过成都中欧班列实现出口,但只是一次‘试水’,最终搁浅。因此,3年来,销往国外的茶叶多数经由省外口岸转运,如西安。”

为何不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市场“点对点”发货?方义开开门见山:“因为线路问题。”原来四川农产品出口的特点多以中小体量订单为主,如果没有外力的整合,这种“小、散”很难吸引交通运输部门开设国际货运专线。

量小是重要原因,只有把量做上去才是解决之道。据悉,搭乘成都中欧班列出口的川字号农产品,像柠檬等,大都是和其他工业领域外贸企业“拼单”实现出口的。

其实,“川字号”农产品外销规模并不小,并且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计划投资700亿元的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选址成都青白江。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合作交流处处长蔡军军说:“初步的设想是,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配备农产品进出口大宗交易功能、检验检测功能,配齐农产品电子商务机构、结算中心、农产品期货信息发布平台等,最终建成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示范区、国际农产品集散转运枢纽和贸易口岸、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展示窗口和平台、高质量农产品生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青白江在园区功能区划布局上,加工领域“补短板”思路体现得更为具体。

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工产业园的总体规划是“一心两园一区”——进出口贸易中心、临港物流园、加工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目前,国际农产品临港物流园目前已引进远洋国际、盒马鲜生西南供应链运营中心等国际农产品物流集散、冷链配送项目158个,接下来,重点引进农产品供应链加+央厨房类企业。规划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加工产业园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进出口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承接全省“10+3”特色优势农产品川茶、川果、川菜、调味品等的出口加工。

国际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将设对标出口的“四川产”名优农特产品集中种养精品生产示范基地、出口型生产功能示范基地。

开放格局之变

从构建枢纽到融入全球供应链 加速建设“国际门户”

从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到如今“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地位凸显、机遇叠加,成都正释放出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正在迎来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成都,一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距离最近的沿海港口大约1700公里。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驶出,直奔欧洲大陆腹地——波兰罗兹,这从根本上打破了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

在中欧班列(成都)驾驶者仲俊斓的眼中,他驾驶的列车记录着成都融入“一带一路”的轨迹。

仲俊斓说:“刚开行时,班次很少,知道班列的特别少,会用这个班列的也很少。现在每个人的休息时间越来越短,而且,以前基本上是白天装货晚上走,现在白天出发的车也渐渐多了起来”。

目前,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构建了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海铁联运通道,连接境外58个城市和境内20个城市,构建起以成都为枢纽的通边达海、内畅外联国际陆海联运通道体系,南向连通东盟全境、西向直达欧洲腹地、东向辐射日韩和美洲,北向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助推西部地区加速融入全球经济格局。

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也突破10000列。融入”一带一路“不仅是编制更紧密的网络,构建全球供应链也是当务之急。

“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全球城市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国际铁路港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紧抓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金青新大港区和国家首批陆港型物流枢纽“四区一枢纽”叠加的历史机遇,打造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等融合发展的新一代内陆港口,协同全省全市开放型产业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

为此,成都国际铁铁路港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开放平台能级也在提升。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全国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已获批。加快建设多式联运中心、箱管中心和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港口吞吐能力将达400万标箱。

聚焦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多式联运三大细分领域,成都国际铁路港也在构建以“干线运输+城市配送+末端提配”为特征的全球多式联运配送体系。

这一切都在推动成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从而铁路港才能从“区域门户”到“国际门户”。

图片/视频作者:白桂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