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制图 甘翠
什么是去行政化?
去行政化后,农业发展有啥不同?
4月12日,四川在线记者走进这栋小楼寻找答案。
01
去行政化:
11个乡镇“合为一体”
总面积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的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其实横跨了崇州市5个乡镇,包括白头镇、隆兴镇、道明镇、廖家镇、观胜镇,在2019年撤乡并镇之前,它们其实是11个乡镇,这些区域的农业产业均以粮油种植为主。
中化农业崇州MAP技术服务中心(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供图)
“但是现在,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说,278平方公里是一个发展整体,行政区划边界的概念是很淡的。”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部部长刘波说,去行政化,是成立功能区的首要目的。
为何要去行政化?刘波坦言,过去各个乡镇各自为政搞农业发展,造成的后果是产业同质化,“虽然市级部门可以进行产业指导,但土地规划的权利都在每个乡镇。”
对于这一点,白头镇党委委员雷薛燚深有感受,每个乡镇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在产业谋划上,总有着“麻雀儿虽小五脏俱全”的想法,在农业的布局上往往会方方面面都考虑一些,这样的后果就是同质化较为严重,“比如乡村民宿火,大家就都想上民宿项目。”
白头镇五星村(图据今日崇州)
功能区的成立,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土地规划的权力从乡镇收归为功能区统一管理。“整个功能区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更有利于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刘波说。
眼下,功能区管委会、行业主管部门、镇(街)政府之间,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功能区管委会牵头推进功能区建设、改革和发展,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功能区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要素保障、产业发展指导、行业监管和技术支持等,乡镇街道则主要为功能区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保障服务。对于这样的分工,雷薛燚表达了自己的认同,“从镇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精力更集中在民生服务等方面。”
关系理清后,功能区也明晰了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以优质粮油为核心的都市现代农业,以大田景观为基础、以特色镇为载体,高标准建设“农文旅、农科旅、农商旅”三大融合发展体,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02
“员额制”管理:
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和其他产业功能区一样,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功能区也实行了员额制管理,体制内人员占比不超过50%,这一制度,可以让功能区在用人上更加灵活,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
刘波说,虽然自己在农业战线上已经奋战了几十年,但依然有很多事情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外,“我主要是管农业技术方面的,农业项目促建这些事情,我完全就是一个外行。”
图为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所在地(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供图)
全面推行“员额制”管理后,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功能区竞聘到岗和社会化招聘43人,专业学历人员占比达81%。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项目管理专业的樊榴丽就是其中一员。此前,她就职于陕西省西咸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铁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因地铁建设周期长,涉及与各市级部门业务较多,我需要处理着设计、监理、施工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功能区管委会根据我个人的特长,让我参与到投资项目‘代办+帮办’服务中心和项目促建工作,目前我已经为36家企业代办帮办事项110余项。”
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在岗期间的樊榴丽,还编制出了崇州都市农业功能区专属《项目管理工作流程》,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参考,让企业对报规报建流程一目了然。
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资料图)
除了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外,功能区还在很多地方展现出了自己的体制优势。比如对资金的统筹。“过去没有功能区这样一个牵头单位,很多涉农资金都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使用到不同的乡镇中,没有体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刘波介绍,功能区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以及不同涉农单位的涉农资金都有了一个归口,资金得到了有效整合。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崇州都市农业功能区累计整合涉农资金6.7亿元,保障国有建设用地280亩、集体建设用地132亩,有力促进了18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74.06亿元。
03
植入“黑科技”:
让种庄稼变得更简单
虽然是一名90后,但王伶俐却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作为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她,现在和父亲一起管理着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上千亩土地,“有‘黑科技’帮忙,我们管理起来比以前轻松多了。”
王伶俐所说的“黑科技”,指的是卫星遥感技术。种植户可以通过中化的卫星遥感图像,对自己田块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提高巡田效率,降低巡田成本,“颜色浅的表示长得还不错,颜色深的表示长势一般,这时候我们就会去到现场查看具体情况。”
中化农业崇州MAP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卫星遥感技术(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供图)
这项技术,源自于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功能区近年来引进的中化集团在崇州搭建的中化农业崇州MAP技术服务中心。“土地长势的高矮、稀疏,所反射出来的波长是不一样的,我们利用卫星技术收集这些波长,再通过一套计算方式对农作物的长势进行判断。”中化MAP工作人员刘胤说,这一系统还能实现的一个功能是,判断出在手机定位的1公里范围内,未来4个小时会不会下雨,“这对于农民安排农活很有帮助。”
成都市崇州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范围内,这样的“黑科技”,还有不少。比如大受农户欢迎的虫情监测系统。“种庄稼最怕的就是发生病虫害,一年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王伶俐说,在功能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她所管理的田地安装上了虫情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可实现害虫诱捕和拍照、环境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害虫的诱集、虫情的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检测以及虫害的预警和防治。
崇州幸福里
刘波说,功能区将坚持“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理念,聚焦优质粮油产业生态圈建设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5G+”智能农机、农机协作调度平台、人工智能农场和数字乡村等应用场景。
在一系列体制优势下,功能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单:2020年,崇州都市农业功能区实现总产值33.5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5.6元,增幅7.8%、12.09%,创建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并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