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培育 “绿色金融”单打冠军?①丨积极探索,两类环境权益交易取得明显实绩

2021-04-13 21:37: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顾强

四川在线记者 田姣 彭瑀珩

今年,碳达峰、碳中和被列入推进重点任务,金融市场闻风而动——“碳中和绿色债券”陆续发行,“碳中和”指数推出,碳中和债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施行,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启动上线,碳中和概念股频频掀起涨停潮……

绿色金融迎来政策“窗口期”,绿色资源大省四川具有哪些优势?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培育“绿色金融”单打冠军?

4月7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碳交易平台上,某粮油公司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成交了一笔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该项目为水电减排项目,成交量为1万吨,成交价11.3万元。

这样的交易,隔三岔五就在碳交易平台上演。2016年12月开市以来,四川环交所已累计成交CCER1680.4万吨,成交额超过2亿元,按照可比口径位居全国第四。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分为配额和CCER两类基础产品。配额是碳交易主管部门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CCER是通过实施项目削减温室气体而获得的减排凭证。举例来说,某控排企业经核发获得一定量的碳配额,但全年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就必须向其他配额富余的企业购买配额,或者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CCER。

“配额是强制性需求,CCER是自愿性减排凭证。”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向记者介绍,其目的都是适当降低企业的履约成本,同时也能给减排项目带来一定收益。

2021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四川作为全国非试点地区首个、也是全国第八个开展碳交易的省份,作出了诸多探索。

交易品种上,四川另辟蹊径,重点发展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何锦峰介绍,四川碳市场CCER交易量从2017年全国第6到2019年全国第3,交易项目涉及四川、重庆、湖南、浙江等20个省市区,类型覆盖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

系统建设上,四川自主研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云计算报告平台,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个上线的开放式自查平台;承担了全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是全国第一个满足24个重点排放行业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系统。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鹏表示,四川环交所已经开展了非常良好的探索性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将来可以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做出一些有引领作用的探索。

碳市场建设外,2019年,四川正式启动了用能权交易市场,目前已完成用能权交易3000吨、金额127.6万元。有业内人士表示,四川在“碳排放-用能权”双市场的配额优化及衔接机制上都作出了不少研究和探索,这些探索成果将为两类环境权益市场深入推进提供参考经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