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61-1970)丨中国“两弹城”:那段核武器探索的峥嵘岁月

2021-04-15 20:24: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李睿  摄影 李睿

“前面这颗A2923是我国在1965年4月飞机空投的第一颗原子弹……”位于绵阳市梓潼县的“两弹城”景区内,景区讲解员正熟练地为游客介绍着两弹模型馆中的“主角”——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1:1模型。这颗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在青海221基地生产研制的。1969年,研制基地从青海转移到四川后,梓潼902基地又将它们小型化、轻型化、多样化。由于研制基地从青海搬迁梓潼,自1975年开始的第17次核试验开始,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等相关工作都是在梓潼902基地完成的,梓潼时期在我国核武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两弹城”景区内,专门为我国核武器研制1969年到1992年梓潼时期设置了一个展厅,展示我国核武器科研事业承前启后,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发展进程。当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北部中苏关系恶化、南边越南战争,东南台海危机、西南印度入侵。同时,美国也试图对中国的核武器研制进行阻挠。迫于国际形势的压力,中共中央于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召开了紧急会议,确立了“三五”期间重点加强三线地区基础工业的建设,建立战略大后方的新思路。

“三线建设”以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作为重点考虑,经过一年多的选择,最终将基地选择在以四川梓潼为核心的两市五县,二市分别是四川的广元、绵阳;广元集中在剑阁县,绵阳分别在平武、安县、江油、梓潼四个地区。梓潼“两弹城”便是这个基地的指挥中心,院部机关所在之地,代号为902基地,对外叫曙光公司。

902基地从1964年开始选址,1965年修建,至1974年基本建成。前后施工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面对902基地庞大的系统工程,上至中央,下至研制基地的偏僻乡镇,都参与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伟业。

1969年9月开始,九院由青海向四川902地区搬迁。在群山环绕之中,两万余名“两弹人”白天挑砖抬瓦搞基地建设,夜晚挑灯夜战学理论学专业。没有节日,也没有星期天,研究室的灯光常常从黄昏亮至天明。为了一个关键技术,需要在简易手摇计算器上计算成千上万遍。

在梓潼的23年中,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22次核试验的实施、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以及新一代核武器研制攻关等国防科研内容,其中包括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首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中子弹试验等,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