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繁记⑥ | 基地里的爱情:他33个春节都在海南度过

2021-04-16 10:21: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文/图、视频

“我们海南分院有位同志,三十多年坚守在海南岛,春节从未回过家,你应该采访他。”3月下旬,当记者来到位于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的省农科院南繁基地时,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向记者介绍。

59岁的王中华就是任光俊口中的最长留守者。1987年以来,他的33个春节都在海南度过。

王中华和妻子任胜珍

王中华是四川泸州人,21岁便进入位于泸州的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工作,25岁第一次到海南南繁。多年风吹日晒,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头发也已花白。

“最早的时候,这片地一片荒芜。”王中华说,他们流转的上百亩土地都是盐碱地,根本种不出粮食,花了四年,才完成改土工作。

在基地,王中华既从事育种工作,也为科技人员服务。联系工人、协调用地、工程建设…… “农科院这片土地,我是看着它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王中华说,“就像盘(养育)自己的娃娃,从小盘到大,这里相当于我的家了。”

老家泸州与陵水相距千里,常年在外,最牵挂的仍是家人。1987年来秋天来南繁时,他的女儿还未出生,等到回家时,女儿已经半岁。

与家人联络主要靠书信。“电报太贵,一般只有到了海南时,会给家里发封电报。”王中华说,电报上也只有短短几个字:“平安到达”。

省农科院南繁基地一景

上世纪80年代,一封信需要7天才能从陵水到寄到泸州。“一张邮票8分钱,一个月会往家里写两封信。”

收到丈夫的信是妻子任胜珍最开心的事。“那时隔几天就会往镇上的邮局跑,看丈夫的信寄到了没。”任胜珍说。

信里多是些家长里短。“那时的人保守得很,哪像现在写情书。我们第一次耍朋友走在街上,都怕羞。”任胜珍侧过脸笑了笑。

“现在,这些信还在家里保存着。”王中华用两只手比划,“这么厚一沓。”一次信被女儿看到,还笑话他, ‘耶,老汉儿,你的情书还在这里呢。”

1994年,省农科院海南分院开始南繁基地建设。领导希望王中华能常驻海南,负责基地管理工作。但他却有了“私心”,“和妻子结婚前10年,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到1年。”王中华态度坚决,“这一次我一定要把妻子带过来,我们要在一起,不然我就不来了。”

最终领导同意了,让妻子任胜珍在基地上给工人们做饭。但生活依然拮据,夫妻两人的月收入加起来还不到600元。“回一趟家,两个人的路费来回就要一千多元。”王中华说,刚开始他们两三年才会回家一次,而且总是在六七月份,南繁结束的时候。

1996年,儿子在海南出生,王中华给儿子上了海南陵水县的户口,“儿子是正宗的陵水仔。”

在海南驻守的三十多年,王中华见证了海南的变化,从1988年海南建省迎来大批“闯海者”,到海南掀起房地产开发热潮,再到房地产泡沫破灭……

回老家时,夫妻俩总会被左邻右舍笑话,“人家各个都买了房子,你们咋个没在海南买套房子?”王中华总是笑笑,“辛苦一辈子虽然没挣到啥子钱,但多了一个儿子。”

如今,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回到海南工作。 远在四川的女儿也已成家,孙子今年刚满4岁,“现在每天晚上都要跟我小外孙聊天。” 王中华露出幸福的笑容,“今年打算6月份回家,到时就能抱外孙儿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