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四川丨学会普通话 大凉山的孩子们更自信更阳光

2021-04-19 07:53: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

“送给你小心心,送你花一朵,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动……”3月10日上午,在凉山州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幼儿园,大班老师罗英正带着孩子们学唱一首《听我说谢谢你》。

幼教点的孩子们在玩耍。四川在线记者 王云 摄

“我叫沙马子叁,今年5岁了。”唱完,一名小朋友大方地站起来,用普通话自我介绍。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制约,凉山少数民族群众习惯用母语交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前儿童,长期处于母语环境中听不懂普通话,更无法用普通话沟通交流。

洒拉地坡乡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做游戏。杨正飞摄

“我上小学时,基本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更别说普通话。”罗英说,自己小学时有一次语文考试才得了14分。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越来越多,辍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洒拉地坡乡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做游戏。四川在线记者杨树 摄

2018年,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实施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在村幼儿园实施普通话教学。

但刚开始时,很多家长对村幼有疑问。教什么?吃什么?孩子哭了怎么办?洒拉地坡乡幼儿园园长阿的子史说,通过老师不断入户走访,向学生家长普及讲解,村民才放下担心,纷纷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最初我们这个片区只有30个孩子,现在已经有183个了。”

洒拉地坡乡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做游戏。四川在线记者杨树 摄

走进园区,两栋整齐的教学楼映入眼帘。“这里是我们的新校址,刚刚建成不久。”阿的子史告诉记者,之前幼儿园设在姐把哪打村里的一处民居房内,设施差、空间小,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2020年9月,洒拉地坡乡幼儿园由原姐把哪打村第一幼教点和第二幼教点合并组建并迁至新园区。目前,全园有5个教学班183名幼儿,设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有10名辅导员。

按照要求,幼儿园的每日活动流程、教学常规都有规范。在大班教室外的“学普”行动周计划表上,本周大班孩子的“学普”目标是:积极参与老师组织游戏活动;能够边唱儿歌边玩手指游戏,做到发音基本准确。“我们还结合实际,近期加大了对孩子们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的普及。”幼儿教师罗英说。

洒拉地坡乡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做游戏。四川在线记者杨树 摄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不仅教孩子们说普通话,还要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教室旁边的卫生角,老师贴上了手绘的洗手小贴士:手背交替揉搓、手指交叉揉搓……

通过学前普通话教育,孩子们进步明显。罗英说,她担任辅导员3年了,其中最早的一届学生现在已上小学2年级了,很阳光,很自信,学习成绩也不错。

目前,凉山州开办“一村一幼”幼教点3000余个,12.85万学前儿童在幼教点学习,已基本实现3至6岁学龄学前儿童能够使用普通话沟通交流,基本达到听懂、敢说、会说、会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