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四川丨杨方春:虽已让村民脱离贫困 但也要考虑长久

2021-04-19 07:56:0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要抓紧时间啊,争取早日完工投产。”最近,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通坪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方春来到正在建设中的通坪村生态黑猪育肥场。这是落地在通坪村的一个新的东西部协作项目。建成后,年出栏预计2000余头,收益直接惠及32户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

通坪村因地处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被称为“云端上的村庄”,这里曾因山高谷深,道路蜿蜒崎岖,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一度滞后。中央和省委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后,省政府主要领导定点联系、省政府办公厅结对帮扶这个省定贫困村。2018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七处副处长杨方春奉命派驻通坪村。

现在靠山吃山,当地特色的养殖、种植产业已初具雏形,村民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

靠高山趟出一条脱贫路

初到通坪村的前三周,杨方春走遍了全村所有常年在家居住的人户,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重点掌握了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生活现状以及发展愿望,并迅速梳理形成了4大类28条全村群众所期所盼事项。

靠山吃山,是杨方春为通坪村设想的产业发展道路。特别是,随着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山路通畅了,山里的资源也能卖出好价钱。

“当地有养猪、牛、羊的传统,也有种植高山蔬菜的条件,只是还缺将其变为财富的机会。”为加速种、养产业发展,杨方春带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研究讨论,明确“长短结合、种养循环、适度规模、绿色发展”产业思路,突出发展生态畜禽和高山蔬菜产业。

凭借山区独特的生态优势,通坪村打造出生态黑猪繁育基地,创新推行“合同代养”模式,由公司提供猪仔和技术指导,养殖户负责养殖管理,生猪出栏由公司保底统一收购销售,有效帮助养殖户降低市场风险。

恰逢“非洲猪瘟”使得大批养殖户减产,而通坪村的山区黑猪正好卖上了更好的价格。当地参与养殖的1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7万元,比传统单家独户散养模式增收60%。

针对部分农户急剧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杨方春在了解需求后,及时向他们提供政策和市场讯息咨询。同时,他还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白山羊、肉牛养殖。

引入小产业 打通大动脉 发展格局不断壮大

要发展,鸡蛋肯定不能放在同一个箩筐里。杨方春还倡导村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种植重楼、大黄、白芨等中药材。

“我们通过省畜牧总站引进一批旧院黑鸡苗,打算在坡地、林地这些不适合传统种植的地方搞些小家禽养殖。”考虑到有的农户家里劳动力有限,杨方春争取了一些投劳较少的产业项目。

山区的气候也与平原不同。考虑到这一点,杨方春鼓励当地村民种起了缓季蔬菜。“比如城里这个月的豌豆尖要过季了,但我们这里的因为气温较低,蔬菜还可以再缓一个月下市。”杨方春说,循着这种思路,今年全村种植辣椒、魔芋、四季豆等高山蔬菜的规模便扩大了。

通过产业帮扶等一系列举措,通坪村34户115名贫困人口提前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帮扶前19.1%下降为零,科学科学规划并全面实施总投资3894万元的26个帮扶项目,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村民们虽已脱离贫困,但考虑长久的幸福生活,杨方春心中早有了规划。“今后还要修建一条旅游产业路,与隔壁村连接起来。”杨方春早就听说隔壁村将着力发展民宿旅游,所以他想要在通坪村与邻村之间修一条旅游产业路,这样来往的游客就可以到处看看,也可以在通坪买点蔬菜、腊肉带走。

对于通坪村的产业发展,杨方春觉得目前产品较为单一。“村上人均占有耕地、林地较多,我们未来还是要考虑把现有的做优,把小产业发展壮大。”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要提上日程,那就是把村上的教育搞起来,让村里的人多读书、多学习,也要让大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去,学成之后回村贡献力量。”站在通坪村的山腰,望着周围的大山,杨方春说。(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