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故里行|张爱萍曾勉励家乡加快发展 家乡已您所愿

2021-05-11 22:52: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顾强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将帅简介

张爱萍

 

 

达州市通川区人,1910年1月生,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他仗剑执戟、征战天涯,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卓越功勋,是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铸造神剑、固国安邦,为第二炮兵(现火箭军)的建立和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神剑将军”。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顾委常委。

 

张爱萍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他一生淡泊名利、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刚正不阿,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誉,为世人所敬仰。2003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故里一览

通川区

 

 

通川区是达州市主城核心区,辖13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旅游风景区管委会,面积9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6万人。被命名为2019年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目前,通川区紧扣“一轴两翼七支点”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品质通川”、聚力打造“有礼之城”。通川区历史悠久,孕育了张爱萍、魏传统、李中权等著名将军,有“将军故里”之美称。

5月9日,初夏的阳光洒在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金凤村依山连片的枇杷树上,金黄的果子挂满枝头,一辆辆卡车前来收购。“枇杷刚上市,视品质收购价为15-20元/斤;游客自摘,还要贵5元。”金凤村党总支书记曹动政喜笑颜开。

张爱萍故居位于罗江镇高石社区,与金凤村相距仅四五公里。张爱萍年少离家投身革命,但思乡情结始终萦绕心间,心系家乡发展,曾写下诗句:“凤凰山上凤凰飞,骏马奔腾骏马催。常忆州河风卷浪,万山红遍待时归。”1987年,阔别家乡58年后张爱萍回到家乡,看见有乡亲穿着破了洞的胶鞋,十分感慨“我们闹革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但群众还比较穷,要继续努力。”

“如您所愿,家乡发展好了,请您再回来看看!”如今,以金凤村等为典型,通川区乡村蓬勃发展。数据显示:该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3149元增长至2020年的20765元,增速连续多年跑赢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推进产业发展壮大 农业强

金凤村位于凤凰山北侧,这里种植青脆李2800余亩、枇杷1200余亩,还有柑橘、樱桃等千余亩。“很多家庭单靠卖水果就有10多万元收入,还出去打啥子工哟。”曹动政说。

凤凰山西侧,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种植青脆李近4000亩,以及柑橘、樱桃等。凤凰山上的青脆李远近闻名,“环凤脆李”是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手稳定粮猪生产基本盘,一手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锐华介绍,通川区以“一李两莓”(青脆李、蓝莓、草莓)为主构建了支持乡村发展的核心致富产业。

这几天,位于蒲家镇八口村的四川秦巴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漫山遍野的蓝莓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娇艳欲滴。“正在饱果,预计20多天后就可以上市了。”蒲家镇党委副书记罗小丁说,该镇已在4个村共种植蓝莓5700余亩,未来还要继续发展,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整个通川区已建成蓝莓核心区1万亩。

去年6月,川浙蓝莓扶贫产业现场会在蒲家镇举行,通川区与浙川两省的两家蓝莓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建设蓝莓基地、收购、加工、储运等方面展开合作。自身蓄力与外力支持结合,通川区瞄准更广阔未来——建设现代“蓝色经济”产业链:到2024年,全区蓝莓种植面积逾2万亩;到2025年,达到约3万亩。

蓝莓成为通川区“一李两莓”等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在通川各地,特色产业星罗棋布,现已建成“一李两莓”种植面积10.8万亩,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56个、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9个,“通川脆李”“通川草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改善提升人居环境 农村美

在强力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通川区把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整治作为农村工作重要内容。

走进磐石镇盐井坝村吴家院子,抬眸所见是墙上色彩缤纷的乡村彩绘,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联通家家户户,砖、瓦、竹等材料和各种旧物件装饰点缀在村子各个角落,盆栽、花草种植错落有致,川东民居建筑风格让人心旷神怡……“住着很舒服,比城里还巴适。”村民肖和瑞说。

这种变化得益于去年4月开始的庭院整治工作,通川区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风貌塑造”两不原则,巧妙运用当地“砖、瓦、竹、石、木”等材料,保留村落原汁原味、本土本色。此外,还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等行动,让乡村美起来,不少地方成为网红打卡点。

“以前垃圾丢在一起,太臭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分类垃圾桶,村上还有‘阳光垃圾堆肥房’。”阳光下,青宁镇岩门社区格外恬静美好,村民王世国告诉记者,他们按“易腐烂”“不易腐烂”两种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村上保洁员再进行二次分拣,垃圾处理再也不用担心了。

居住环境更多更大变化在青宁镇居民周边发生着。参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云门天寨”旅游项目即将开园,这里原是山体滑坡后留下的乱石岗,从“满目苍夷”变成了空中大草原、绿水青山,居民赤橙黄绿的外墙让村子俨然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小镇。“灾区变景区,这是岩门人的福气啊。”眼前的变化,让52岁的青宁镇岩门社区书记郑家敏感慨万千。

 

多维拓宽增收渠道 农民富

不仅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才是最终目的。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多渠道增收促进农民致富,是通川区咬定的目标。

通川区整合蒲家镇八口村集体资产和扶持资金170万元,折资入股达州市八口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按一定比例固定分红。村民除了土地流转费、园区务工、电商销售收入外,还有分红收入,仅2019年,八口村集体、贫困户分红7万元、5.6万元。

此外,“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路径。

分布于磐石镇盐井坝村、场坝村和新店社区的舒适庄园,现已建成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1000亩,“5月摘桑葚,6月摘香瓜,7月摘西瓜,8月、9月是火龙果采摘季,9月、10月刚好摘蜜桃,基本一年四季均有水果采摘。”庄园业主公司相关负责人苏刚说。

偌大的产业,庄园除了聘请当地村民务工,慢慢变成带动农户种植,为村民提供种苗、肥料和药物、管理技术等,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经营企业,将公司、农户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走共同发展之路。截止目前,该公司已带动周边10余户种植大户、100余户农户种植草莓,形成草莓种植集群。

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通川区还有更多思考。去年12月,一场为期15天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举行,120名全区种植、养殖大户通过理论课、实践课,经考核之后拿到了职业证书。

“除了在‘人’上下功夫,我们还通过改革增强活力,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通川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得更大。

该负责人的信心来自两方面问题的解决——“地”“钱”,把资源盘活。

——解决“地”的问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房地一体”依法登记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全区规模以上流转土地5.7万余亩,为产业发展做好充足要素保障。”

——解决“钱”的问题。完善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乡村。“让更多城市资金用于发展农业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清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