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2001-2010)丨绵阳北川①:看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异地重建县城的重生与成长

2021-05-26 08:24: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博尔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5月是北川新县城最美的时候——野蔷薇、杜鹃花、白玉兰等花卉竞相开放,沿着永昌河漫步,闻着花香,看着街边的景观带与自然山体融为一体,时不时还有鸟类等小动物出现在视野里,整个人仿佛穿梭在城市湿地公园中。

1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被摧毁,已不适合在原址重建。地震后,经国务院批准,异地选址,再造一个新北川。最终新北川县城选址在了这里。2008年10月、11月,四川省政府、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通过该方案。

2009年6月,新县城建设全面开工,一幢幢新楼拨地而起。经过3年艰苦建设,这里有了城市的模样。2010年12月底,老县城建成区受灾群众首批入驻新县城,人们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次年2月,北川新县城正式开城。

这座新城,汇集了12位两院院士和5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的心血,每一幢建筑成为城市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让这座城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如今,北川新县城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域,每到节假日都会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北川新县城,图片作者为杨劲松

同时,近年来,北川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的脚步,不仅成功脱贫,还建立了通航产业园、山东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智慧家居及物流产业园、农特产品产业园、应急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

新北川正不断擦亮着“面子”,丰富着“里子”……

一座不断“生长”的城市 部分经验被雄安新区所借鉴

站在北川住建局内的城市规划图面前,北川住建局高级工程师张刚伸出手,指向地图上县城边缘的绿色部分说;“新北川虽然漂亮,但其实这座城市的建设还远没有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讲,北川新县城还在按照大师们的规划继续建设发展。”张刚说。

正在建设中的安居房,图片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北川新县城还在“生长”,而起点则是国内规划大师们的一场场“脑力激荡”。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北川新县城的建设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为了从起点上打好“基础”,先后有6名院士、6名全国建筑大师,以及一部分羌族历史文化和羌族建筑专家参与到设计中。

在大师们的反复推敲中,北川新县城被定位为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在建筑规划、园林绿地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上,各专家都下足了功夫。

考虑到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设计和规划上要注重传承和弘扬羌族文化,所以优先安排羌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羌族特色步行街等项目建设。这一部分建筑设施以均羌族特色为主要建筑风格,外观普遍融入羌族风韵与现代元素。

另外,新县城的设计规划还要体现低碳理念,专家们构建出一套以步行、慢行为主的绿色交通体系,采用地源热泵、雨水收集利用等新技术,、建成全国首家智能电网。新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6%。

经过三年建设,北川新县城形成以安昌河及两侧防护绿地为生态廊道,以新川路和永昌大道两侧为公共服务设施环,以永昌河及两侧绿地为休闲带,以禹王桥、巴拿恰商业步行街、抗震纪念园等设施为空间主轴,共同组成北川新县城“一廊、一环、一带、一轴”的城市格局。

“虽然那段紧张的重建时期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到现在新县城还没完全定型,如果把新县城比喻成一个孩子,那么它现在也就十几岁,还在成长阶段。”张刚说。

北川新县城的建设和发展也引起国内许多城市的关注。在2020年,雄安新区管委会就到北川新县城进行了学习考察。

张刚回忆,考察团在详细了解新县城规划之后表示,这座城市的建设是严格按照规划在执行,是一个能够让居住在县城的人享受到国家改革成果的一个优美的园林城市。

“他们参观完都说感觉我们像住在公园里。”张刚笑着说,来考察的人都表示这里就像是一座大型的公园,而这里的居民就是住在公园里。“他们说会被在这里的所见带到雄安新区,并把我们一些好的规划设计参考到他们的规划建设中去。”

浴火重生新生活 游客尽情感受羌族风情

“进来看看,新出的北川苔子茶、苦荞茶,还有北川腊肉、香肠。”一到节假日或者周末,李婧徽就站在店门口大声的吆喝着。她是巴拿恰羌妹子永昌店的店长,见证了这条街从开街到游客如织。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这间店营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0%,她笑得合不拢嘴。

巴拿恰商业街,图片作者为付江

巴拿恰在羌语中的意思是商贸街。这里是北川新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外地游客入城后首选的游玩之地。整条街所有房屋风格非常统一,入口处巨大的白羊头吸引着外地游客的目光,充分体现了原生态羌族建筑特色。2011年4月20日,随着巴拿恰商业街开街,不仅吸引了大批本土商户入驻,更是引来省内外游客一睹芳容。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21年“五一”期间北川全境共接待游客40.1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45962.6万元。

在规划设计中,巴拿恰周边不只是外地游客的“打卡”地,更是本地居民的休闲文化目的地。每当夜幕降临,从巴拿恰出来,沿着滨河路直下,羌笛广场内人声鼎沸,当地群众在这儿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59岁的罗成会便是其中一员,每天晚上她都会和好姐妹相约到此处跳广场舞,伴着歌舞声,一个个笑容满面。欢快地跳两个小时后,罗成会和姐妹们沿着河堤,聊着天,步行回家。

“这是一座适合步行的城市,哪怕是每天都经过的路段,看着沿途的花花草草,慢慢去欣赏又会发现不同的美。”罗阿姨很享受这样安逸、舒适的生活。

学校多了一门课,名字叫感恩教育

一大早,赵芹便带着学生开始了锻炼。赵芹所在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始建于1983年,地震被损毁后,由中组部特殊党费援建,新学校坐落在了永昌镇东南角一处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平坦的地方。

2008年,赵芹在北川职中(七一职中前身)准备参加国家统一统考。地震后,赵芹跟同学们被安排到绵阳一所学校的板房校区复课上学。在接连参加了两年高考后,她如愿上了大学。

北川七一职中,图片作者为付江

毕业后,赵芹在外工作了数年,可一个人在外漂泊让她时常感到孤独的同时更加思念家乡。2018年,恰逢“七一”职中对外招聘老师,赵芹选择回到北川,报名应聘。看着培育自己的母校变美变大了,看着那些熟悉的老师们的脸,她的心便安定了,归属感也回来了。

慢慢熟悉后,赵芹发现,学校相较以前变化很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专业建设面向市场,还开设了感恩文化教育和心理关怀等课程。“我上课的时候也会给学生提及感恩文化,给他们讲讲北川的历史、学校的过去与现在,借此来告诉他们今日幸福生活的不易”赵芹说。

“我们所有的新生到校后就会到北川地震纪念馆接受感恩教育,还会不定期开展感恩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该校副校长杨正军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历史,学会以感恩之心待人,感恩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该校一个重要的课程,长期的坚持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感恩校园文化。

除此之外,为了让孩子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学校每个月会开展一次安全演练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演练,内容包括消防演练、防震演练、防爆演练等等。

学生们正在开展防震演练,图片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其实,每月演练的不止是这一个学校。据了解,北川羌族自治县教体局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指南,全县中小学校每两个月一次、幼儿园一个季度一次各项安全演练。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是安全法制、森林防灭火教育。每年5月12日这一天,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教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及老师的防震减灾意识。

相关报道:

绵阳北川②:2年后完成重建任务

绵阳北川③:“从废墟出来到建设新县城,如同坐了一趟过山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