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3、4号坑象牙提取接近尾声 它们如何避免“粉碎性骨折”?

2021-05-28 20:47: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吴梦琳 吴平 林嘉薇 摄影 向宇

历时两个多月,三星堆祭祀区3、4号坑内的象牙终于提取接近尾声,露出了公众翘首期盼的青铜器等“吸睛”文物。这批象牙历经3000多年,有机物流失严重变得酥脆,尤其4号坑的象牙大多有火烧痕迹,开裂、变形严重。如何把这些象牙完整送到库房,避免它们在提取、搬运过程中变得“粉碎性骨折”?5月28日,四川在线记者就此采访相关文保人员,揭开了象牙提取的艰难过程。

敷面膜 自创工具

提取过程“脑洞大开”

象牙保护,在全世界都堪称难题。从它露出土壤接触空气开始,就面临温湿度差异以及遭受微生物侵害等各种问题。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象牙,因为抢救性发掘和当年保护技术的缺乏,保存状况不佳。此次3、4号祭祀坑内再次发现象牙,保护好成为提取出坑的绝对前提。

这是一个严肃却又颇为有趣的过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王冲介绍,四川地区土壤潮湿,象牙出土时,含水率较高。为了不致于象牙暴露空气中加速脱水,文保人员细心地给象牙覆盖上保鲜膜、湿巾,甚至进行加湿处理,只为让它持续保持“水嫩”。

象牙总要出坑,把周遭泥土清理掉直接提出来就算搞定?在文保专家那里,这显然要一票否决。

3、4号祭祀坑,象牙保存情况不一,需要的提取方法也各不相同。王冲说,4号坑象牙经过火烧,数千年后变形严重。不仅如此,象牙还因烧灼后呈现出放射性开裂,中间填充了大量灰和泥土,缺失了象牙原有的强度和结构。强行提拿,可能会一碰就碎。怎么办?

文保人员的提取手段,颇似120医生用担架转移病人。他们把象牙两侧清空,上面敷上高分子绷带固定象牙。在象牙与象牙交错叠压,贴得严严实实的地方,使用钢丝绳一样的工具,像棉线切皮蛋一样,一点一点将两根象牙分开。借助这些细微的缝隙,用条状的小薄板带动棉线或纱布穿过,两端提起做成“软担架”,绑到绷带上提起象牙。至于3号坑象牙,保存相对完整也更重,稍微有闪动就可能会断。在高分子绷带之外,他们再敷一层石膏并添加竹片作筋,就像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以增加象牙加固层的强度,保障提取安全。碰到象牙和其他象牙或器物贴近时,操作空间狭小,还得经常根据现场情况自制特殊工具将紧贴面土壤掏空,剥离象牙。

因为提取难度大,象牙提取进度推进缓慢,“有时一天也提不了一根。”王冲说,坑内全是文物,文保人员只能依靠升降系统趴在象牙上方操作,相当难受。

放冰柜 造冷库

希望最终解决微生物侵害

象牙出坑,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类脆弱的文物,还要继续面对保湿以及接触空气后微生物繁殖侵害的问题。

王冲说,当年三星堆1、2号祭祀坑出土象牙受微生物破坏较大。因此,本次发掘前,就已经定制了12个低温高湿箱,用于象牙的紧急存放。与此同时,博物馆三间库房也改成了恒温恒湿库房。5月19日起,新提取的象牙将搬入恒温恒湿库房过渡存放。温度一低,微生物繁殖大大减缓。不过,象牙不仅需要摄氏五六度的低温,还需要90%左右的高湿。空气制冷过程湿度湿度减少怎么办?文保人员请来专业的温湿度环境控制技术人员来解决了加湿的问题,又继续在象牙表面敷保湿棉纸,保证了象牙的湿度。

但把象牙存放在这种低温高湿环境,也仅仅是过渡时期的应急措施。寻找能对潮湿环境下出土高含水率象牙进行脱水、加固的方法,才是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象牙保护最终方案。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深入研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潮湿环境下出土象牙保护技术,早日让这批象牙用常规的展陈方式在博物馆与公共见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