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八十年 省医院科技赋能智创未来

2021-06-08 19:38: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2020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四川省人民医院位居第84名,继2017、2018排名连续攀升后,2019年度排名上升11位,进步幅度位居全国第四!同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省人民医院排名第77位,在北上广“高手”如林,教学医院占尽先发优势的背景下,省人民医院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实属难得。

省医院的航空救援

从单纯的临床型医院,逐步转型升级为医、教、研一体的临床研究型医院,进步的背后,是医院上下长达十余年“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科技领域矢志不移、埋头攀登的结果。近年来,医院与电子科大共建医学院,深入开展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和激励措施,大力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实力,全力开展学科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论文、平台建设、科研获奖和成果转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临床和科研齐头并进。

在新冠疫情期间,医院多名专家参与“四川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专家指导小组”工作,梳理主要攻关方向、短期中期长期攻关任务,进行相关项目立项讨论和建议等,为四川省在解决新冠肺炎精准检测、治疗方案制订、新药和疫苗研发应用、公共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提供了支撑。其中,由院长杨正林教授领导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诊疗技术研究”团队成功研制4个新冠快速检测试剂盒(包含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获得了3项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先后获得欧盟CE认证、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巴西ANVISA认证等,目前已经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为全省和我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检测工具。

省医院研发出的核酸检测试剂盒 省医院供图

“十三五”期间,医院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5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0余项;承担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900余项;总科研立项经费突破2亿元,相比十二五期间翻一番。发表SCI论文1100余篇,较十二五增长近三倍,十三五期间共授权专利345项,比十二五期间增加173.81%。尤其在致盲眼病、移植免疫、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在相关学界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近年来医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各类奖项共计60余项,其中杨正林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视网膜疾病基因致病机制研究及防治应用推广”项目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遗传性致盲眼病疾病基因鉴定及分子机制研究”获2018年四川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在抓好基础科研的同时,医院以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院为抓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中的应用。2019年,由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全国首个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正式上线,与传统急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G紧急救援系统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院内指挥系统,打造全方位医疗急救体系,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和全景技术,急救中心专家可以沉浸式的看到车上影像,犹如置身现场,结合病人检查结果,第一时间贴近病患进行现场抢救指导,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系统上线后不久,即经受了实战检验。在宜宾长宁地震危重伤员救治中,医院启用“5G救援系统+航空转运+天玑机器人”,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挽救了伤员的生命。这也是世界首个将5G技术运用于灾难医学救援的案例。

近年来,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智慧药房、智慧病房、3D打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天玑手术机器人等一批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和设备在医院投入使用,器官移植、细胞移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大血管及瓣膜置换、先天性膈疝新生儿产房产时外科手术、国内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

2019年10月,医院率先在全省拿到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2020年1月24日,在全国率先开展线上免费新冠咨询服务。2021年1月28日,上线了互联网医院 “电子处方/在线审方/配送上门”服务,随后还打通省门特网上续方开药+药品配送,极大方便省门特患者看病就医问题。目前,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已经可以完成网络图文问诊、复诊、咨询、健康教育等服满足不同人群的就诊需求,在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减少了院内人员聚集。而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则覆盖全省21个地市州,联通超过400家的医疗机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