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安逸噻⑰丨一针一线,羌城绣娘绣出新生活

2021-06-16 09:52: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杨玉红 杨佳明 四川在线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周琳

6月15日,阿坝州茂县古羌城的羌绣传习所内,几名绣娘正在飞针走线,忙着绣党旗。“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最近,我们收到了很多订单,这几天要赶制200多幅羌绣党旗。”60来岁的李兴秀说。

李兴秀是当地知名的绣娘。20多岁时,她在茂县、北川等地摆地摊,还帮人在布料上画花、扎花。如今,与羌绣打了30多年交道的她已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并有“四川工匠”“四川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让李兴秀记忆深刻的是2004年。在成都举办的国际商品博览会上,一位荷兰游客花重金向她订购了40幅羌绣作品。从那时起,羌绣便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羌绣不仅仅是装饰,也可用来记录历史。”李兴秀会把阿坝的山山水水、时代发展的点点滴滴绣进自己的羌绣作品里。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李兴秀制作的羌族云云鞋、羌族小孩虎头帽等羌绣代表作,在“中国故事”祥云小屋、民族文化宫等地展出,更是提高了羌绣的知名度。

传统技艺也有“春天”。如何将羌绣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李兴秀一直苦苦探索。

李兴秀说,以前,没有关于羌绣的系统教材,“带徒弟全靠口授心传,教得苦,学得累。”2008年前,李兴秀只带出了40多名徒弟。

2008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政府的帮助下,李兴秀系统总结了羌绣的针法、绣法,并于2016年出版了羌绣教材,让羌绣传承有了标准,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没有羌绣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

羌绣以前叫“扎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靠着绣娘的领悟与慧心代代相传,绣出各种图案,但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2014年,李兴秀成立了茂县兴绣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川兴绣藏羌文化工艺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刺绣协会+基地+培训学校+产品回收”和“理论+实践”授课,不仅带动当地村民致富,也打出了羌绣品牌。

如今,李兴秀已培训24000多人次学员,传承45个徒弟,带动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李兴秀的徒弟当中有10多人在茂县县城里买了房,还有学成自主创业的年收入能达到30万元,部分学员一天能挣五六百元。

“以前,我在老家种地放羊,从来没想过我会买房。”茂县叠溪镇两河口村村民颜代芳说,自从跟李兴秀老师学羌绣后,日子越过越好了,“娜古嘞(安逸)!”

近年来,在李兴秀的传承和发扬下,羌绣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之一,为包括17个贫困户、45名残疾人在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年产值500多万元。

“住上新房子,安逸噻!”

“在田坝上看电影,安逸噻!”

“老小区换新颜,安逸噻!”

“安逸噻”,这个四川人的口头禅,饱含满意、开心、舒服、赞赏、精彩等含义。脱贫奔康路上,越来越多的四川人过上小康生活,有的住进了人才公寓,有的通过直播带货有了新收入,有的将诗社开进了田园中……

在不同的人眼中,小康生活有着不一样的体现,但要用语言表达时,他们都想说一句:“小康,安逸噻!”

即日起,四川在线推出小康,安逸噻系列融媒体报道,用镜头和故事展现四川21个市州普通人的小康故事,敬请关注。

策划:谭江琦 王怀

统筹:阮长安 孙琪

本期执行:徐中成 周琳 熊珮 甘翠

制图:甘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