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卢春阳
“生如夏花之灿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临终关怀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有这样一群特殊社工,他们把微笑带给每一位临终患者,陪他们从容安详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就是临终关怀社工。6月15日,四川在线记者走进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认识了一位从事临终关怀的社工——“90后”姑娘粟冰怡。
阳光从窗外洒向蓝白相间的走廊,墙壁上随处可见温馨的照片墙……这里是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二楼安宁疗护区,粟冰怡工作的地方。2014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福利院从事养老社工的工作,大学里四年的专业学习,再加上五年的工作实践,让粟冰怡掌握了许多与老年人相处的心理知识和实践经验。 2019年9月院内成立安宁疗护病区,她开始专门针对临终患者从事安宁疗护工作。
安宁疗护又名临终关怀,是指通过多维度的评估与干预措施为临终者及其家人提供专业帮助,其目的在于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延长其生存时间。随着安宁疗护专业化的发展,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我们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组建了一支以医生、护士、护理、社工、康复理疗和志愿者为主的多学科专业工作团队。主要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等方法,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身、心、社、灵’全方位的照护和关怀,以提升生存质量和生命尊严。”粟冰怡说。
病人被收治入院前都要经过评估,在意识状态、病情程度、疼痛程度、精神心理、营养状况等方面进行评分,根据这些评分,医护人员制订适合的治疗方案。而临终关怀社工需要常常充当“个案管理者”的角色,把临床上针对患者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并且能够“运用评估、沟通、协调、咨询、示范和倡导等技巧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记者在患者家属送的锦旗上看到“呵护无微不至 关爱胜似亲人”,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安宁疗护在给患者身体上的症状进行缓解,还给患者和家属心理上提供了支撑。
“曾经有一位聋哑婆婆,刚来到安宁疗护病区时,生命预估周期是半年内,但在我们的疗护下她在这里度过了13个月,我们还开玩笑似的发明了一种专属‘哑语’,每次去查房,看到婆婆笑得很灿烂,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讲到这里,粟冰怡也红了眼眶。“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有起点也终会有终点,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更需要陪伴与爱,对于生命终末期的老人来说,生命的维度比长度更重要。”粟冰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