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带感”生活⑪ |从江上到岸上,宜宾80后上岸渔民开民宿不一般

2021-06-21 14:19: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小康见证人:王明均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渔民,家就住在长江边上。王明均十五六岁就开始在长江上打鱼,2019年下半年,他响应国家“长江十年禁渔”的号召收网上岸。

告别“江湖”,王明均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习民宿知识,利用自家房屋临江的风景优势和毗邻李庄古镇的地理优势,开办民宿。如今,他的民宿正在火热的装修改造中,计划赶在今年国庆前正式营业。

从江上到岸上,王明均正在为更加美好的小康生活奋斗。

乐林峰 四川在线记者 刘春华/文  卢春阳/图、视频

6月15日中午,四川在线记者走进王明均家的小院时,他正光着膀子在推河沙。院子的地上堆放着不少的瓷砖、鹅卵石、河沙等材料,院子一角的茶亭,地砖刚铺了一半……

天气十分闷热,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皮肤发痛,大颗大颗的汗珠从王明均的额头和脸上沁出来,汗水顺着脸颊不停淌。他抬起晒得黢黑的手臂,在额头上随意擦了一把汗,加快了推车的步伐……

“装修了两个月了,才装了一半。要在今年国庆前营业,只有加油干。”王明均一边忙碌着一边说。

王明均正在为民宿装修努力干活。

01

“打鱼时就达到小康生活了”

王明均家的小楼位于一片斜坡之上,坡下是从宜宾市直达李庄古镇的快速公路,公路旁边不到300米就是长江。院子所处斜坡与长江江面垂直落差大,这使得他家院坝里视野极好。站在院坝里眺望远处,只见江面广阔,山清水秀,蓝天白云,风景十分优美,远处的李庄古镇隐约可见。

2019年年底前,王明均就是在这条江上打鱼,凭着勤劳的双手让家里人过上不错的日子。

“要说小康,打鱼时就实现了小康了吧。”王明均算了一笔账,除了禁渔期,每年至少有8个月时间打鱼。长江里的鱼不愁销路,每个月卖上万块钱不成问题。凭着打鱼的收入,前几年家里就盖起了小洋楼。

阳光下,王明均家的民宿小院。

王明均的父亲也是渔民,前两年年纪大了不再上船打鱼,在家开起了按摩店。由于按摩技术好,他的顾客不仅有附近村民,也有宜宾南溪、江安等地慕名而来的人。王明均上岸后,家里暂时没有经济来源,父亲的手艺撑起了一家人的饭碗。

从水上到岸上,小康生活如何继续?

开民宿,是王明均上岸前就盘算好了的。去年12月,他和妻子向兴艳一起,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竹民宿”短期培训。通过培训,王明均了解到开民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接待礼仪、环境卫生、房间布置等等,都是之前自己所欠缺的。15天的培训,他一节课都没拉下,还在网上认真看同村民宿的评价,王明均对自家民宿的规划也越来越清晰了:以接待家庭客人为主,利用小院的地理和面积优势,布置火锅区、品茗区、为客人提供早餐或自助式厨房,与周边的民宿相比,突出差异化,提升竞争力。

王明均正在为民宿装修努力干活。

02

“加油快干让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今年4月,王明均开始着手民宿装修。为了省钱,他除了请亲戚朋友帮忙,从房屋改造设计到装修材料购买,他全部自己动手。

“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开干。”王明均说,今年五一节,李庄古镇游客爆满,住宿一房难求。旁边邻居们开的民宿,一幢房最高价1600元一晚。这让王明均对民宿未来的生意充满期待。

天气闷热,劳动中的王明均满头大汗。

在政府支持下,王明均获得了15万元的贴息贷款,这解决了他一部分装修资金难题。同时,民宿的营业执照也办下来了。现在,民宿开张已经万事俱备,只欠装修完成的东风。

小康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应该是环境更好,生活更富裕吧。”王明均指着不远的长江说,现在“能明显看到山更美了、水更清了、鱼也更多了。”身边环境越来越美好。“上岸后,政府对我们创业的有技能培训,还可以提供贷款支持,也给我们买了养老保险。虽然暂时没有收入,但我现在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下降,等到民宿开起来,生活肯定会比现在好嘛。”王明均对接下来的好日子充满信心。

劳动间隙,王明均在自己设计打造的鱼池里洗手。

采访结束时,王明均告诉四川在线记者,现在村里有10多户村民在做民宿,生意都不错。他打算将来和大家一起成立一个民宿协会,抱团规范发展。

“希望民宿在正式营业之后生意能很好,以后开十家、一百家分店!”说完王明均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小康感言

我是一名退捕渔民。我觉得小康生活就是环境越来越美丽,生活越来越富裕。长江禁渔后,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我们也经常能在江边看到鱼群游来游去了。虽然现在不能打鱼了,但是看到这些变化,我还是很高兴。前些年打鱼,可以说生活已经实现了小康了,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奋斗,把民宿搞好,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裕。

相关链接:

我的“带感”生活⑩ | 刚下门诊 他又“变身”村民家庭医生

我的“带感”生活⑨ | 用科技种田 这个“耕夫”不一般

我的“带感”生活⑧ | 李腾:我的柠檬够酸 我的生活够甜

我的“带感”生活⑦ | 逐梦最强!这位“90后”参与打造“华龙一号”的能量“芯”

我的“带感”生活⑥ | 这位“全国十佳最美教师”为啥“爱折腾”?

我的“带感”生活⑤ | 鲍进芝:从“带村成长”到“与村同长”,乡村文旅成“主战场”

我的“带感”生活④ | 胥思广:集卡狂人用收藏见证历史

我的“带感”生活③ | 50岁重拾绣花针创业,杨华珍让大山里的传统手艺走向世界

我的“带感”生活② | 黄晶:“亮晶晶”照亮孩子前行路

我的“带感”生活① | 陈龙:时速300公里的“飞驰人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