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从临空经济到成渝“双圈”,新机场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2021-06-27 13:36: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对话嘉宾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 曹允春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科学家 汤继强

省社科院研究员 盛毅

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6月27日,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用,成都也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新机场投入运营,将为临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强化重庆、成都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合力建设国际货运中心。

成都双机场的新格局,在这一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一体化的同时

更要注意新、旧机场临空经济差异化

记者:有人担心,新机场投入使用,老机场可能就“秋”了,双流的临空经济会受到影响?

曹允春: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首先新机场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旧机场有足够时间在这期间调整自己的状态来迎接新格局。

具体怎么调?我认为差异化发展是关键。现在成都提出“一体化”运营,“一体化”的前提,是要充分考虑新、旧机场之间的“差异”。两者各自都有自己优势,比如双流机场离城市更近,天府机场硬件资源更好。

如果让我只给“一体化”运营提一个建议的话,那就是:规避同质化竞争。毕竟两个机场离得太近。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这些对临空经济依赖强的产业类别,具体如何更合理地分配给两个机场的临空经济区?这是长远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盛毅:多年前老机场落地双流之后,临空经济的发展让当地整体产业结构得到提升。有机场之前和之后的双流,在大家脑海里应该是两个形象、地位。

新机场落地成都东部,这意味着东部也迎来了同样甚至更大的机遇。

历史经验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这类别的业态在临空经济区很“吃香”,如何给这些业务提前做好规划?在交通等硬件设施上做好配套?这需要当地积极主动提前谋划。上级部门也应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汤继强:从规划看,成都东部的简阳将设立临空经济产业园,而资阳也在规划临空经济区,空港新城、简州新城等也新的概念也在不断涌出,这些区域应该如何协同发展、错位发展,从而形式相互支撑连片发展的良性态势?这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新区、新园目前正处于火热的招商之中,这期间的要素保障也一定要跟上,让项目更快更好落地。

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是成渝地区参与“双循环”的新机遇

记者:跳出成都南面、东面两个方向的“小经济”,新的机场格局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什么?

汤继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集群”。天府国际机场投入运营,自然是建设世界级机场集群的重要一步。

要知道,当下四川把对外开放放在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今年还将召开开放发展大会。双机场格局,无疑会提升四川对外开放的能级,让成都成为成渝地区的门户枢纽。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这个能级的提升就显得格外重要。

盛毅: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的航空枢纽,它的辐射带动能力将覆盖整个西部地区。对于内陆地区来讲,打造航空枢纽是我们从内陆到前沿这个过程的必经之路。

双机场的格局,将支撑起一条通往“一带一路”的大通道,这也是我们成为开放高地的大通道。这将大大促进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产业角度看,临空经济区能够聚集科技水平高、附加值高、生产效率高的产业,而这些产业的链条将向本地化作延伸,有利于当地经济融入全球产业服务链,让当地经济得到升级。成渝地区可从这些领域入手,找互补找协同,携手迈入全球产业价值链。

曹允春:即便去年在疫情影响下,双流国际机场客流吞吐量也超过4000万人次,全国第二。去年货运的吞吐量也超过60万吨。其实在我看来,成都的这一数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此前受制于单机场体量,这一空间没有被激活。

而天府机场的投运,能力上看能将上述数字翻番。理想状态下,临空经济也能随之翻番。这意味着,这将有机会更好促进相关区域的经济转型发展。

临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英特尔、富士康等项目在成都的落地与壮大,都跟成都航空运输能力息息相关。

从位置看,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三点一线,如果今后有机会协同配合起来,将构成新的运输体系,这一体系带来的运力提升,将为整个成渝地区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定位带来人流、物流支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夯实基础。

无水港建设

是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

汤继强:前一个周期,沿海城市依托临港经济,让城市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地区。某种程度看,内陆城市大力发展铁路港、航空港等无水港,也是为应对区位短板的优先选择,是内陆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的必经之路。

而现在,海运价格一路攀升,这让无水港又有了一定比较优势。成都青白江铁路港本来就有基础,如今双机场格局形成之后,航空港也运输能力也再次提升。在空铁联运上下功夫,或许短期内就能找到一些新的突破点。在“双循环”的新阶段下,这些突破点甚至有望成为成渝地区的新增长极。

曹允春:临空经济的发展,配套完善是关键。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纲要》显示,到2030年,临空经济区基本建成,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等产业集群,建成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如果这些配套建设顺利的话,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高端要素都将在这里集聚,从而形成一种枢纽型经济。

这种经济形态,天然具有集散性、开放性、高效性,将带来新的枢纽效应。

这种发展形态,与四川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思路高度契合,对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有重要意义。

临空经济区将成为机场群和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平台,这是发展大趋势。尤其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不靠海、不沿边,航空是其补足交通短板进而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方式。中央领导此前在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时提出,北京新机场是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也应争取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