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博物馆开馆,在这里可以看什么

2021-06-29 21:50: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文 郝飞/视频

蜿蜒于世界屋脊之上的川藏公路,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第一项超级工程,公路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起伏最大、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公路之一,被称作“世界公路史上的伟大奇迹”。

6月29日,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建成的、首个以川藏公路为主题的博物馆——川藏公路博物馆正式开馆,以300多件照片、报纸、书籍、筑路工具、生活用品、徽章、旗帜等,全景展示了川藏公路艰苦卓绝的建设过程,体现“两路”精神历久弥新的隽永内涵和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以及70多年来的川藏公路变化。走进历史的尘烟,可以看到什么?

观馆,看“两路”精神之魂

“同志们,干吧!把公路修到西藏去!二二团二营六连。”刚走进博物馆,这个刻在岩石上、简单有力的标语,让人热血沸腾——它生动再现了川藏公路的建设背景和精神气魄。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以下简称“十八军”)在解放四川的作战任务结束后,驻扎川南,不久接到了进军西藏的指令。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声令下:“一面进军,一面修路”。4月13日,川藏公路在雅安金鸡关动工。

进军前,十八军在乐山举行誓师大会,全军将士高举左拳,庄严宣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在喜马拉雅山上。”一张老照片反映了十八军的坚定信念:在进军西藏的动员大会上,军长张国华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小难到来,以行动宣告,自己“背女出征”,坚决进藏,义无反顾!

川藏公路穿越了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要翻越10多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建设难度极大。筑路军民喊出了惊天动地的口号——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打通雀儿山”的故事可窥豹。

雀儿山主峰6168米,终年积雪不化,公路通过垭口海拔5050米,每年只有三个月时间没有积雪。1951年初冬,1.2万筑路战士开始突击打通雀儿山,工程全线24.5公里。修路要削下许多峭壁,在无法攀登立足的地方,只能悬空打石打眼。冬天积雪厚度超过1米,雪下还有1米冻土层,必须用火烧,战士们每天往返数十里,砍伐树枝、灌木。

在一张白雪皑皑、战士们清除积雪的照片上,留下了他们的口号:“住地是5000米的高度,睡觉是斜坡30度,开水是沸点70度,气温是寒暑表零下不够度,我们的热血沸腾到了100度,智慧和力量没限度。”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1951年12月底,打通了雀儿山。

观馆,看川藏公路建设之辛

川藏公路建设之难,不仅在于自然条件恶劣、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还在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筑路军民们是用双手和仅有的手工工具,在悬崖峭壁上,在急流峡谷中,凿出了这条被“天路”。

博物馆里的一组展品,可见当年建设之辛。1950年至1954年期间使用的筑路工具,一组7件,有十字镐、手锤、铁凿、工兵铲等,都是手工工具;两个钢盔大小、外面罩着藤条编织网的帽子,就是“安全帽”。

一张张老照片,还原了当时的建设现场:崖壁上,战士们站在吊桥上作业,上下都要通过数十米高的“云梯”;腰间系着安全绳,一人持铁凿、一人抡手锤,互相搭配,在怒江边上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公路;水流湍急的江河上,战士们手工作业、架设铁索吊桥……

塌方、泥石流、悬崖坠落、炸山事故、高原肺心病等,威胁着筑路军民的生命,几乎每推进一米都要造成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2000多公里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人牺牲。

川藏公路在修建时,受当时经济水平、技术能力等限制,沿线自然灾害频发,公路时断时通。1956年始,国家交通部和四川、西藏两地交通部门组织数万人,历时13年,建成长达789公里的东俄洛至邦达公路,由此,形成了川藏间的南北公路双通道。

公路建设,勘测先行。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比手掌略大的罗盘、一条刻度线已模糊的测量杆,这就是当时的勘测工具。当时的10余支勘察测量队,在没有基础数据资料、没有交通通信工具、没有现金仪器设备的条件下,为开路者开路,历经艰辛难以想象。

据史载,他们先后翻越了200多座4000-6000米的高山,跨过数百条河流,跋涉1万多公里,完成全线勘测,取得大量一手资料和原始数据,提出7条比较线路,为选择最佳线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后来,川藏公路历经多次整修改造,基本都沿用原路线走廊。

观馆,看川藏公路发展之变

在博物馆里参观,两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1950年—1954年川藏公路完成主要工程数量”里记载,川藏公路(从雅安至拉萨)里程2255公里;而“川藏公路通道示意图(截至2020年底)”的川藏南、北双线图则显示,以成都为起点、拉萨为终点的川藏北线(G317),里程1994公里,其中四川境937公里,西藏境1057公里。

对比67年前,为何起点更远、里程反而更短?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人士揭开了谜底:这些年,经过多次改、扩建,川藏公路的一些路段有过改线,或者裁弯取直,或者从盘山而行变为钻洞而过,里程自然变短。比如,雀儿山隧道建成后,通行雀儿山不用再翻5000多米的垭口,2小时路程缩短为10分钟,冬季冰雪隐患也减少了,每年的有效通行时间拉长了。

在川藏南线,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脱洛拉卡山四座海拔4000米的高山,都实现了隧道通行,沿线还强化了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高山行车更为安全。

随着安全性、舒适性的不断“升级”,川藏公路越来越宽阔,越来越畅通,沿线游人不断,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博物馆里展出了多幅川藏公路改造升级的“美图”,这些,是摄影爱好者沿着川藏公路自驾而留下的美丽瞬间。

相关链接:

展示“路魂”,川藏公路博物馆在成都开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