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万个案例中梳理出自贸区治理建议,四川自贸区法院发布白皮书

2021-07-12 19:52: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四川在线记者 任鸿

7月12日,四川自贸区法院发布《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片区民商事审判与司法保障(2020)》(以下简称“自贸审判白皮书”),对该院2020年度司法审判态势与服务保障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就进一步推动四川自贸区创新发展与高效治理提出建议。

2020年,四川自贸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7078件,结案25952件,同比分别上升67.07%、86.87%,结案率为95.84%。其中受理民商事诉讼案件15860件(新收14029件),审结14957件;强制执行案件10038件,执结9844件;非诉保全审查、破产强清等其他案件1180件。全部民商事诉讼案件收案标的总额为50.0148亿元。2020年度,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法官人均受理案件845.6件,人均结案806.62件,均处于四川省第一位。

白皮书反映,四川自贸区新设中小企业众多,民商事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互联网金融催生的交易形态多样,整体而言,投资、贸易、金融等商事活动十分活跃。司法审判发现,四川自贸区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案件总量持续高位运行、司法供给与需求矛盾尖锐、涉金融债权纠纷持续突出、公司开展依法治理的意识总体不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多发、当事人存在维权举证难困境、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弱、市场诚信风险和违约风险不可忽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手段和合理维权能力仍有待加强等。

白皮书在分析相关问题基础之上,结合法院审判职能,依托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就进一步完善四川自贸区法律风险防范和社会治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建议一:充分发挥金融等领域专业化仲裁机构作用,增强诉外“准司法产品”供给。拓宽“准司法”产品的供给渠道,进一步针对常见多发案件类型,推动专业化的纠纷解决机构培育发展。针对涉金融机构债权等商事纠纷数量巨大的实际,发挥好金融专业仲裁院的职能作用,完善费用保障机制,专业化处理涉金融机构纠纷。

建议二:强化公司对自身信用的备案公示责任,有效防范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强对有限责任公司及其股东如实公示相关信息的信用公示责任。当公司净资产显著不足时,在年度报告中应予报告,使交易相对人能够有机会了解公司的实际资产状况,帮助市场主体有效识别“空壳公司”,有效判断交易风险。对于不按规定备案报告资本充实情况的公司,予以公示标记。

建议三:加强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树立系统思维,进一步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协同保护知识产权度工作格局。加强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提高企业和相关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出现侵权行为时,及时合理利用公证、“区块链”等技术固定证据等。充实自贸区知识产权调解专家库,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加强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

建议四:推动企业破产和个人破产制度完善。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尤其是加强破产管理人的履职保障和支持力度,解决破产困难企业破产费用问题。加快推进个人破产制度的探索和立法进程,对经营失败、无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的个人,允许通过破产制度依法清理债务,有条件免责,释放和激发社会活力。

建议五:完善配套机制,增强自贸区纠纷诉源治理实效。做好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特别是商事纠纷的分流引导,力争多数纠纷化解在非诉途径。根据自贸区园区、楼宇众多的特征,借鉴“支部建在楼上”的经验,推动新型专业化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在园区、建在重点写字楼上。

据介绍,2021年,四川自贸区法院将从营商环境、专业审判、成果输出、人才与智能保障四个方面着力,为加快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内陆门户开放高地建设等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