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进阶·成都故事④丨社区小细胞 让城市幸福升温

2021-07-20 20:10: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家住成都市金牛区星辉中滨河路6号的张阿姨一家,在院落改造中拆掉了围墙、树起了篱笆,把自家客厅变成了开放空间。

 

也许她自己也不曾想到,这个小小举动竟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来做客。客人们说,他们在张阿姨家,感受到了成都的温暖。

 

张阿姨家门外,有这样一个招牌——“张阿姨家的城市会客厅”。

 

张阿姨对这个招牌一度感到不好意思,“自家的小客厅也能被称之为城市会客厅?”

 


张阿姨的“城市会客厅”(吴亚飞 摄

这不是张阿姨的“自夸”,而是成都市委主要领导来考察时给出的评价。

 

小院落里有大文章。基层治理向来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成都市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共有村(社区)3039个,管理服务人口2233万,既面临城市跃升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转型发展的治理难题。

 

成都从城市最小细胞“社区”入手,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将宏观战略落实到微观单元。

 

从“社区之变”看“大城之治”。2017年起,成都构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体制机制,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路。

 

今年,成都提出,要建设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人民城市什么样、幸福样本如何建,让我们从街头巷尾、街道社区来寻找答案。

故事

张阿姨家的“城市会客厅”

7月20日,三三两两的行人沿着星辉中滨河路“爱情巷”漫步,一边是静静流淌的锦江,一边是红白相间的楼房。

星辉中滨河路6号院外的北门里·爱情巷(吴亚飞 摄      

一户敞开大门的院落引来路人张望:阳光洒满造型各异的盆栽,几尾红色锦鲤在小池塘里来回游动,满院是草木芬芳。

“这是我自家的院子,欢迎大家进来坐一坐、看一看。”主人张阿姨热情招呼。

2020年9月起,她家“开门迎客”。张阿姨说,希望大家停下脚步,体验地道的成都人家生活。

张绍莲(驷马桥街道供图)

星辉中滨河路6号院是有着20多年楼龄的老院落,57岁的张绍莲是这里20多年的老居民。2019年,该院落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加装电梯、拆墙透绿……像张阿姨这样的底楼住户,因光线受阻、噪音增加等原因,原本应该“不高兴”。

在街道社区党委的引导下,院落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业主、物业、社区代表齐聚,开了10多次协调会,尽可能平衡多方利益诉求。

底楼住户的担忧得到妥善处理,电梯遮挡了他们的大门和采光,社区便协调在临街侧开“后门”,一推开门,入眼便是公园城市的秀美风光。

随着改造推进,老院落穿新衣、老街区换新颜,引来民宿、咖啡等商业入住。

张阿姨的客厅(吴亚飞 摄      

政府投资打造院墙外的大环境,我们自己也要出力,打造院墙内的小环境。”张阿姨说,打开自家院子,和大家一起分享美好。

张阿姨一家也随之迎来新变化。

一杯清茶、一席谈天,张阿姨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让原本寂寥的退休生活充满色彩。

客厅内满墙独出心裁的壁画,是张阿姨学设计的儿子画下的,他成立“帕拉熊”品牌,为母亲的会客厅作配套,圆了多年来的设计梦。

‘小家客厅’变‘大家客厅’,张阿姨一家收获了幸福,也撬动共建共享共治的良性循环。”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党工委委员杨芳表示,这是独一无二的“城市会客厅”。

读城

一条主线

党建引领贯穿社区发展治理始终

像张阿姨这样的故事,在成都大大小小的社区中,正以不同形式上演。

星辉中滨河路6号院的整个治理过程,居民群众、物业公司、社会力量都有参与,但起引领作用的是基层党委。

单个社区需要“引领者”,整个城市的治理更是如此。

“春熙孃孃”开展政策宣传(总府路社区供图      

2017年,成都创全国先河,在党委层面成立专门机构——市、县两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以此作为关键的统筹部门,把分散在组织、政法、民政等33个部门的基层治理资源力量整合起来,让“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从具体实践来看,成都打出关键“五招”——

构建党委统揽的组织领导体系。机构设置上,成都在市县两级党委序列,独立设置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由同级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主任,统筹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制度上,贯通市、区(市)县、镇街的纵向组织领导体系,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拉练”。

以完备政策制度体系的做支撑。出台“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纲领性文件、6个重点领域改革文件和细则,颁布全国首部《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等。此外,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创建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岗位薪酬制度、基层党建指导员制度等针对性的政策。

规划建设上,注重发展和治理的良性互动。以产城融合理念推动空间重塑,编制全国首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以生活城市导向推动立品优城,实施老旧城区改造、整治背街小巷、建设国际化社区等;发动社会各界共同营造社区场景,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社区美空间、运动角等特色场景3000余个。

成华区利用社区闲置空间打造的“金角银边”(资料图)

服务供给瞄准精准化、精细化。首先,系统打造了200多个社区综合体、3000余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300多个居民小区党群服务站三级服务载体,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实惠。同步,吸引1.3万个社会组织、102家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承接服务项目,目前已建设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8大类2800多个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

多措并举之下,社区的凝聚力、动员力显著提升,基层动员体系效果显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成都调动49万名社区力量,仅用时11天,完成全市社区三轮全覆盖排查,赢得疫情防控先机。

多股力量

让社区成为创新创业的天地和安居乐业的家

“陈嬢好!”清晨7点,从春熙路派出所到东风大桥,这是74岁陈朝珍的每日固定巡查路线,沿途,商贩、警察、环卫工人都认得她。

红袖章、蓝外套……到过春熙路的市民游客,大多会对这群平均年龄70岁的“春熙嬢嬢”印象深刻。

 

在春熙路帮助游客的“春熙孃孃”陈朝珍(总府路社区供图

这是一支活跃在春熙路街道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2019年3月成立后,“嬢嬢”们日日在街道社区开展文明劝导、游客咨询、院落巡查……每家每户都走过,深得人心。

2020年,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春熙孃孃”发挥出重要作用。

“‘春熙孃孃’在各自院落生活时间长,群众威信高,说话有人听。”总府路社区书记唐梅介绍,他们以老大姐、老街坊的口吻温情引导、维护秩序,起到很好的效果。

陈朝珍是这支队伍的队长,她介绍,在我们的带动下,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商家代表纷纷主动加入,队伍规模从8人扩大到100多人。

春熙商圈的日均客流达到100多万人次,“春熙孃孃”是原住居民,做志愿服务既源于他们对于春熙路的热爱,也出于春熙路的现实需要。

 

“春熙孃孃”开展政策宣传(总府路社区供图

有着百年历史的春熙路,传承着成都独特的文化气质。春熙路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志愿服务,不仅让市民游客放心,更让人感受到春熙人的真诚与热情。

成都的一首社区之歌,或许唱出了“春熙嬢嬢”的心声,“社区是我家,连着你我他;关门是小家,开门是大家。

基层治理的成效,从城市到乡村,群众是参与者、见证人,更是答题人。

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社区,“90后”罗桑仁青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他带领社区团队创新工作方法,不仅取得项目招引的突破,还建立了“两新”组织党支部13家。

汇泉路的社区综合体(汇泉路社区供图      

在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打造了6000余平方米的“全能”社区综合体,这里便民服务、居民议事、文化展示等共享服务一应俱全,不仅便利了辖区群众,还引来人才聚集。金融科技孵化器——成都瑞智国创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此落户,已成功孵化出5家公司。

成都高新区盛华社区,一群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外籍志愿者组成“外籍帮帮队”,与居民一同开展环保、教育等社区活动,成为成都首支实名认证、持证“上岗”的外籍志愿者队伍。

成都高新区盛华社区外籍志愿者队伍(盛华社区供图      

以事聚人、聚人成事。全市3000多个城乡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微生态。社区的点滴变化汇聚,凝聚起重塑城市的风貌气质的力量。

近年来,除了经济指标类的“硬”榜单,幸福、宜居、生活等“软实力”有着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成都作为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中心城区人口达1100万的城市,不单纯以发展速度论英雄,更注重以宜居品质和人文尺度论成败。

截至去年底,“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张榜单上,成都已实现十二连冠。

(锦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锦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成都再自我加压,升级幸福。全市统筹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以此作为“十四五”的主线,从人本视角,民生的维度,把每个成都人的生活、事业密密织入城市发展的大图景中。“成都市幸福办”这样一个特色化的机构设置,也落在了成都市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生活城市、人民城市的气质,在成都越来越浓郁。

锦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城之治,从城市最小细胞社区入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塑造城市基因;大城之智,从城市最小细胞社区解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