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小康 感知幸福⑦丨为百里外的病患诊疗 父辈祖辈的梦想在我眼前变为现实

2021-07-20 23:30: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唐巍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刘毅 整理

“数据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济萧条,疾病肆虐,缺医少药,四川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2020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18.2/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5.48‰。

数据解读

人均寿命的大幅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大幅下降,与全省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正是因为我省医疗水平从弱到强,从强到精的转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福祉得到进一步加强。

小康见证人

  51岁 杨方清  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最明显的是就是工作方式的变化——我祖父当时在中药馆当“坐堂医生”,负责开处方,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到我的父亲这一代是“坐诊医生”,在村级卫生站开展医疗工作,开始用很多西药。我在现代化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诊断方式和途径更广,例如X光、雾化等,这是我的父辈、祖辈想都想不到的,当然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对医生的工作能力要求也更高,我们现在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设备。

先来说说医生的水平。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周边几个村才有一个赤脚医生,他们基本上都是“跟师学徒”,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和培训,只要跟上师傅三年就可以“出师”。因为缺乏医务人员,赤脚医生们行医看病的服务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说一个人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型卫生院。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小病由于诊疗水平不高,拖成大病。现在的科室设置越来越精细、医生的教育培养更加规范,这样一来,病人也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原来对破伤风在和狂犬病的预防也比较薄弱。如果在那个年代不幸被狗咬伤了,购买狂犬疫苗也是非常困难和麻烦的。当时,购买狂犬疫苗只有到县级以上医院才能买得到,同时还要开具相关的证明。现在我们卫生院就能接种疫苗。而当时要去市里面购买疫苗需要坐很久的班车,回来的时候还要买一块2毛钱的大冰将疫苗冷冻起,而现在都是冷链车配送,直接送到医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世纪90年代后,我们的乡镇卫生院也开始购买B超和X光设备,在此之前这种设备往往要区级医院才有,很多年龄大的人都晓得,以前去看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几乎就是医生的全部“设备”。现在先进设备多了,为医生精准诊疗提供了强大的辅助。从祖父辈的仅凭“望闻问切”到拥有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辅助,我们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鸟枪换炮”。

更大的变化还有。以往看病抓药要付诊金,而现在国家政策好了,65岁以上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0-6岁的儿童享受到免费的体检、保健、儿保和计划免疫一类疫苗的接种,同时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随访加强管理。

现在,许多病人不需要到医院,而是由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上门服务——对每户家庭留守老人、孩子的健康状况我们了如指掌,他们生了啥子病,如何医治,我们都能最快给出建议。77岁的刘大爷独居在离场镇15公里的高峰村,常年需要吃降压药,老人家行动不方便,以前每次来医院开药,差不多要耗费半天时间,现在只需一个电话,家庭医生马上就能送药上门,还能给他做常规检查。时间久了,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度和依赖性提高了,平时有个小病会直接找我们咨询,村卫生室也能够留住病人了。

村民健康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让我感到最开心的事。现在我们正在着力打造区医疗分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送上门”,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边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医生是一个非常有味道、有感情的职业,我们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在这个行业里见证了时代的变化。我相信,未来肯定有更棒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也将是现在的我所想象不到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