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温下的劳动者丨烈日下,追着太阳走!他们是水稻育种科研人员

2021-08-02 17:58: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德阳观察 周玉琴 四川在线记者 宋开文

8月1日,德阳连续第五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在骄阳炙烤下,德阳气温超过36摄氏度,地面温度更是高达40摄氏度以上。这样的高温下,种粮的农民都尽量避开高温劳作,但是有一群人却迎着骄阳,在烈日炙烤下默默工作,他们就是——水稻育种科研人员。

1日上午,记者跟随位于德阳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来到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大地村,这里有他们的水稻试验田。作为四川主要以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为主的省级科研单位,培育出优质高产绿色的水稻品种是他们工作的目标。

上午十点,大地村。绿浪翻滚的田野,洋溢着收获前的芬芳。随着太阳逐渐升高,田野里热气弥漫,像是火炉上的蒸笼。

“135、140、140……”在其中一片试验田里,正在做田间调查科研人员罗婧一一记录搭档测量的水稻植株数据。头上虽有草帽遮挡住部分阳光,但在高温炙烤下,大颗大颗的汗水顺着她头发往下淌,上衣后背处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背上。她似乎丝毫没有察觉。

“这片田里的水稻现在已经齐穗了,如果现在不测量,过几天就黄了,黄了就容易掉,产量就不准确了,现在测量是最好的时候。”罗婧平静地说。

据了解,基地的每一片试验田里,种着不同品种的水稻,同一时间它们处在不同的生长期,这意味着科研人员要与“天时”赛跑,每天工作至少8小时,连续几个月没有周末和节假日。

上午十一时,正午的阳光更加炽烈。

同样在大地村,在另一片试验田里,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莉副研究员正在去杂。俯身,取稻,辨认,记录......她的动作一气呵成,娴熟中透着专业。火辣的阳光,把她的脸照成古铜色,脸上蠕动的汗珠,像雨天的屋檐。

“这段时间是水稻育种工作最为关键的时间,杂交授粉、田间调查、去杂提纯、成熟收割都是水稻新品种选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杨莉介绍,水稻为喜温作物,每年3-9月他们在泸州、德阳基地,9月底他们又前往海南基地,有近50名水稻科研人员就像候鸟一样常年奔波于四川海南两地,“太阳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古语说“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粟”。在丰收的背后,种子成为了决定因素。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十三五”期间,选育出105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审(认)定,其中,国(部)标一级米5个、二级米14个,三级米25个。正在育成的品香优系列实现了从稻禾、稻谷到稻米的全香型突破,即将成为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新宠,整体育种水平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一个好的新品种的育成,需要‘十年磨一剑’,而这10年,你将经受无数个烈日的炙烤和高温酷暑的考验。”水稻研究中心罗俊涛副研究员说,作为一名水稻育种人不仅要吃得了苦,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他们就是酷暑下“追太阳的人”,在稻田里用汗水换来丰收的希望,用脊梁撑起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