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新闻·古人系列③丨穿针乞巧、拜魁星、晒衣晒书......古人的七夕这样诗意

2021-08-14 09:06:0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袁东山

四川在线记者 杨吉祥 李金芯 范华

每逢七夕,人们就会想起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故事。今天,七夕多以“情人节”的面目示人,可在古代,七夕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古人如何过七夕。

穿针乞巧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据传,织女是个劳动巧手,所以姑娘们在七夕这天都向织女乞巧,希望学到好的技艺。“穿针乞巧”是较早也是最普遍的乞巧方式。在七夕晚上,大家对着月光穿针引线,谁先穿过就是“得巧”。

穿针乞巧

喜蛛应巧

除此之外,还有“喜蛛应巧”。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七夕夜,陈列瓜果于庭院中,有蜘蛛结网则得巧,网密得巧多。

喜蛛应巧

拜魁星

古代的读书人会在七夕节拜魁星。传说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掌考运,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节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遂古代就有了魁首、一举夺魁等词语。

拜魁星

晒衣晒书

晒衣晒书一直是七夕节风俗的重要一环。七夕的日期与立秋相近,潮湿多雨的夏季即将过去。这个时候晒书籍和衣物,可以防霉防虫。

晒衣晒书

凤仙花染指甲

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一双巧手对于女子来说,是家庭生产力的体现。织工主要靠手,而指甲则是手上最直接的装扮方式,借用凤仙花来染指甲,然后祈求织女赐自己一双巧手。《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武进县七月七日妇女采凤仙花染指甲、祀织女乞巧。”

凤仙花染指甲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借以求子。

种生求子

除此之外,唯一古今相通的七夕习俗,便是男女互赠礼物。古人会互赠罗帕、香囊、梳子等。你的七夕礼物准备好了吗?

古人赠礼:罗帕、香囊、梳子

出品:毛漫丁 喻茂

策划:谭曦 杨吉祥

动画:杨吉祥 李金芯

配音:范华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