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整理
“高原江南”巴塘气候宜人、物丰人杰,巴塘儿女创造的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巴塘弦子,不但风靡整个甘孜州,而且蜚声海内外。与其他地方的弦子相比,巴塘弦子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轻盈抒情、优美典雅,主要体现在曲调旋律、胡琴拉奏手法和舞蹈姿势。2000年5月,国家文化部将巴塘县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2006年,巴塘弦子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开始,在巴塘地区生活的人们游牧、耕种之外,闲暇、丰收时节,经常相互牵手搭肩,弯腰垂首,边唱歌边围绕火堆跳舞。这种舞蹈一唱一应,唱完一段后回绕一圈再继续唱。到了清中期,巴塘迎来了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作为官道驿站,汉文化在此兴盛,民间歌舞自然吸收了汉族歌舞的特点,加入乐器伴奏,成了集唱、琴、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为伴奏的乐器是胡琴,所以这种歌舞叫弦子。
图片由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巴塘弦子唱词内容丰富,或赞美家乡山水,或咏唱劳动,或抒发人生哲理,或倾诉爱情,辞藻华美简洁,含意深刻,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唱词多用比兴,其中有六字一句、四句一组,有七字一句、四句或三句一组,也有八字一句、两句一组。每首唱词都可与任何一支弦子曲调搭配,所有曲调可反复拉唱,节奏明快,易记易唱,具有群众性,适合集体舞唱。
跳巴塘弦子的伴奏乐器是胡琴,整个弦子舞蹈的节奏由弦胡手掌握,弦胡手拉胡琴的手艺与舞艺直接影响全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弦胡手藏语叫“热根”,领头的琴手叫“热奔”。
资料图 格桑泽仁 摄
巴塘弦子是一种真正的自娱自乐的艺术形式,劳动之余、时令佳节、开张营业、乔迁新居、婚丧嫁娶、祝寿贺岁、朋友相聚,都可随时舞唱。表演时不拘形式,三人五人可舞,百人千人也可同舞。舞唱的场地不受限制,院落、村头、山野平川、牧场草地、广场等随处可舞。
资料图 格桑泽仁 摄
演出时,由胡琴领头演奏一遍曲调,随后舞者在胡琴伴奏下且舞且唱。队形可任意变幻,但基本保持了绕圈的队形,并加入左右旋转的动作。舞者不论男女必挥臂舞袖,弯腰垂首,脚踏节拍,其舞姿既优雅柔美,又舒畅豪放。每舞一曲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先是轻歌曼舞,继而舞步加快节奏,音乐变得激烈昂扬,直至达到高潮,令舞者情绪亢奋,令观者心潮荡漾。
一场弦子舞结束时,所有参舞者齐声高喊“谐亚”,意即跳得好,跳得尽兴。在稍作休息后,当领舞的弦胡手拉起另一首曲子时,参舞者再次翩翩起舞,如此一曲曲跳下去,直至弦子舞会结束。
若遇草原上举行大的节庆活动,成百上千人团聚一起舞唱弦子,便呈现出一种与天地同乐的壮阔情景。舞动的身影如翻滚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传统服饰鲜艳夺目,如绚烂的七色彩虹,高亢的藏歌充满生命的激情,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视频由巴塘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