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这些词

2021-09-07 21:01:0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朱雪黎

当数字化遇上碳中和,会碰撞出哪些火花?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台上台下,与会嘉宾积极展开对话交流,“新名词”频出。这些“新名词”也展现出“双碳”目标下相关行业发展的新风向。

名词一:低碳机房

以技术创新降低5G能耗

“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对信息通信行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数字经济驱动低碳转型新跨越分论坛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总经理刘耕抛出了一个以技术创新降低5G能耗的新名词——“低碳机房”。

他说,中国 5G 发展正在全面提速,与 4G 网络相比,5G 建设面临着“3 个 3 倍”的挑战。即5G 单站功耗是 4G 的 3 倍、5G 网络站址密度是 4G 的 3 倍、5G 建设成本是 4G 的 3倍。目前,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 5G 网络,累计开通超 50 万个 5G 基站,预计今年仅 5G 网络的电费成本就将达 180 亿元。

“降本增效,低碳机房迎难而生。”刘耕说,通过探索 5G 无线网络设备级、站点级和网络级节能方法,自主研发了“低碳机房”综合智慧节能解决方案。例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通过提高 PA 效率、芯片集成度和使用液冷散热等措施,降低 5G 基站设备功耗。基于业务负载变化,灵活利用软硬关断等节能手段减少 5G 站点功耗等。

目前,该方案打造了多个示范项目,已在四川、重庆、云南和吉林等多个省市规模应用。累计接入近 2 万个 5G 小区,节电增益可达 35% 以上。截至目前,系统平稳运行 1.1 万小时,且无故障。预计每年节约电量 超 2 千万度,相当于减少 2.2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名词二:气候投融资

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气候投融资”,则是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丁辉反复提到的一个新名词。

他说,去年底,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气候投融资发展,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激发潜力、开拓市场,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他看来,气候投融资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能够强化产业低碳转型的倒逼机制,助推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产业化。各地各行各业都能从中找到结合点,助力高质量发展。

他透露,未来生态环境部将和相关职能部门紧紧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鼓励和支持部分地区和重点行业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联合相关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到试点过程中。

同时,还将支持气候投融资机制和模式、产品创新,以气候目标为投资导向,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持重点,进一步推动包括气候债券、气候信贷、气候保险等气候投融资的产品研究试点和推广工作。

名词三:ESG

财务指标外评估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天的分论坛上,中国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将发言重点锁定ESG。

何为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陈遥说,它是财务指标外评估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金融发展的价值。全球知名的指数编制公司发布的 ESG指数,是投资者重要的考量对象。

“相比国外,国内ESG才刚刚起步。但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陈遥说,在“双碳”背景下,中国的ESG生态系统正快速成熟,中国的投资者、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对ESG越来越重视。

近期,证监会明确提出将通过加速健全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等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国务院国资委也提出,今后,将把ESG纳入社会责任范畴并作为重点工作,提到要推动中央企业加强ESG信息披露。

欧美国家在ESG领域的研究和评级相对起步较早,有自己的理论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方法。随着ESG不断深入人心,国际ESG评级机构也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扩大对中国企业的覆盖范围。但陈遥认为,中国企业的ESG应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评价体系,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和机构瞄准新机遇,开始在ESG评估和披露领域奠定了先发优势。但整体来看,国内ESG评估和披露还存在披露力度仍不够理想、数据库质量有效性不够、公众的认知度和企业接受度不高等现实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