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思政铸魂,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

2021-09-16 15:59: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童童

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

9月14日,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举行了2021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暨老师见面会。

法学院院长鲁篱代表学院致辞。他分享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奋斗故事,勉励2021级研究生要有大追求、大格局、公益心和大视野,不仅要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法律人,还要做一个“有情怀”的法律人。

更多的老师们分别做了关于理想、学习、读书、研究方面的分享,发言或风趣幽默、或殷殷嘱托、或简洁有力,见面会上始终伴随着师生的笑声和掌声。如此形式的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已经是法学院形成的惯例。

近年来,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法学教育改革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法学院分党委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党旗引领铸辉煌”主题展览

大思政、强师资,完善“德法兼修”培养体系

“在法学院四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完整的法学教育课程体系为我奠定了较好的法学理论基础、构建了法律思维,而诸位先生们提及法治理想的慷慨激昂、为不平而鸣的正义感和帮弱者的同情心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成为我迷茫时的一盏明灯。”

说这番话的是西南财经大学2016级法学金融双学位学生王卓成。他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读研后,发展良好,获评人大优秀团学骨干。

王卓成的优秀不是个案。法学院采取案例式、互动式等方法,充分挖掘法学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设立“党内法规学”研究方向,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识核心课程,坚持“一课双责”做实课程思政,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并重,筑牢师生“四个自信”和法治信仰。法学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学生满意中心”,持续开展经典名著读书会、法律名著书评大赛、文献综述大赛和学术古典话剧汇演,将思政教育、文化传承与教学科研管理有机融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厚植学生人文底蕴。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法学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和长效机机制,建设既有学术传承又兼具师风引领的师德教育工作坊4个,探索师德传承与教育新模式,分层分类建立教师荣誉制度,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使命感。

教师何霞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她依托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和师德师风传承平台,带领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典型案例如“女大学生患乙肝就业被歧视案”具有全国的影响力,而“听障人士获得教师资格案”则直接推动了教育部出台相关规定。

2018级法学(法学与会计双学位)主题学习教育班会

构特色、重实践,培养有信仰专业强的法治人才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涉外法治专业人才,法学院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通过与国内顶尖律所密切合作,在全院范围开设“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企业投融资法律实务”等多门涉外实务课程。自2004年建立“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模拟法庭训练基地”以来,连续18年组织、培训学生参加了JESSUP、“贸仲杯”等多项国际知名模拟法庭、仲裁辩论赛事活动,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在立足法学主流学科方向基础上,学院紧密依托学校经管学科优势,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学、法律经济学博士点,创新开设法学与金融学、法学与会计学双学士学位班,用新法学的学科建设成效推动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新。学院是全国连续两届获得法学类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四家单位之一,是全国财经高校中唯一连续两届获奖者。

要养成良好法学素养,除了打牢法学基础知识,还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法学院与成都市共建公共法律平台的全国样本“温江法律学院”,每年200余名师生加入“社区治理法务团”,深入村镇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治实践,成为培养法学人才服务基层治理的全国典范。

“精准滴灌”实效更加凸显,卓越法治人才持续涌现。近年来,法学院63.3%的毕业生扎根西部,所培养的学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杰出奖、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民航总局反恐“英雄机组”成员、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亚军、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省级以上奖励,德法兼修的思政育人效果显著。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