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集群,还需要补补创新短板

2021-09-16 23:09: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在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对目前产学研创新效果的认可度只有10%左右!”9月16日,在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高峰论坛上,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蔡春提到一个严峻的现实:提升成渝地区核心竞争力,如何用自主创新为装备制造业集群赋能?

集群内专业化分工,降低创新成本

四川和重庆制定的“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都提出了协同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智看来,这是提升成渝地区核心竞争力之举。

从基础来看,成渝地区是西部地区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自然条件优、科技人才资源多、产业技术好、创新活力足,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从契合度来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点领域,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北斗产业化的应用、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等等,与成渝地区的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非常相近。

但现实还很“骨感”。与会川渝两地重要产业企业代表都提到,目前整体而言,川渝地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行业竞争力不够。

中国船舶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江说,重庆有船舶等“重”工业,四川有航空等“轻”工业,但涉及精密加工等,却需依托沿海地带企业完成。“我们从纯技术的公司转型到技术领先的生产制造模式,从制造传统产品跨越到智能网联专用车、专用装备和物联网应用系统等各类产品,整个过程历经了20年!”重庆迪科汽车科技集团副总裁江畅说,这完全是靠企业的自身循环来适应行业的发展。

在与会嘉宾看来,仅靠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过于缓慢和散乱,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在集群中进行较强的专业化分工,能有效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产业竞争力。

政府引导,打破产学研壁垒

装备制造行业产业链长,如何强化自主创新,提升“智”造水平?

“成渝一家亲。”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健表示,成渝地区人才多、资源好,政府、行业应搭建起共同平台,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资源互通、共享。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龙德谈到自身企业发展走过的“弯路”,希望有平台能聚合企业和科研机构,实现协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目前,装备制造行业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大部分流于形式,”蔡春直言不讳。他说,造成这一差强人意的实际,在于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的落脚点,与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差异性非常大;由于针对性不强,企业对于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成果的价值认可度不高;因为政策或利益等原因,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对于有经济价值的创新成果,不太愿意转化给企业,不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实际的经济效益。

蔡春认为,政府应积极引导,通过政策激励和扶持,采取政府补贴、税收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大力投入创新。并多方协同,建立一个完整的协同创新的生态圈,能较好实现创新生态的平衡与循环,促进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间有效流动和转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