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背后的英雄④ | 高山蔬菜坐上“过山车”,村民不再肩挑背磨“背菜”

2021-09-20 10:42: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四川在线记者 燕巧 摄影报道

开栏语

秋高气爽,巴蜀大地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在德阳,搭载“北斗”系统的插秧机播下的秧苗,即将化身沉甸甸的稻谷颗粒归仓;在内江,繁育大棚中的白乌鱼自由生长,等待游上国庆大假的餐桌;在广元,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结合,竹荪、银耳、羊肚菌长势喜人;在眉山,秋粮丰收在望,柑橘大县丹棱的“粮食保卫战”获胜在即……丰收的背后,藏着不同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力量,四川在线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丰收背后的英雄’”,将它们从幕后请到台前,一览四川的丰收“新门道”。

英雄名片

山地轨道车。每次运输可达200—250公斤左右,占地空间小、可操作性强,适合地形坡度较复杂的山地农产品运输。今年以来,广元市朝天区在两河口镇、沙河镇等地建设山地单轨运输线9500米,解决山地搬运成本高和山区农业机械化运输发展的瓶颈。

丰收数据

在朝天区曾家山上,一亩地可以高产5000多公斤卷心菜,如果靠传统的人背,每次背50公斤,每趟40分钟,一亩地也得背100多趟,一个人一天都背不完。现在用轨道运输车,一次可以运输200多公斤,每趟最多10分钟时间,1亩蔬菜最多3小时就可以运完。

一线探访

9月18日,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上,正是丰收时节,两河口镇两河村的村民正在冒雨抓紧时间采收蔬菜。一辆大货车停在公路边,蔬菜地里菜农忙着装菜,一台机器沿着轨道“哒哒哒”地将装好的蔬菜运到山上的公路上装车。

高山露地蔬菜是曾家山的主导农产业,这台机器是两河村菜农的新运输工具。

“这个机器好用的很,今年帮了大忙了!”两河村4组的彭善华今年种了8亩蔬菜,采收主要靠这台新机器帮忙。“一亩地产1万多斤菜,如果靠传统的肩挑背磨,每次背100斤也得背100多趟,每趟要40分钟,一个人背一天都背不完,现在用这个机器,1亩地最多3小时就收完了。”

广元市朝天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地处秦巴山区,山地面积达91%以上。耕地小、散、陡,在平均海拔1400米的曾家山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量近75万吨。

高山蔬菜丰收在望,本是皆大欢喜,但对于曾家山上的菜农们,丰收的蔬菜运送难度也不小。如何破解运送难题,让菜农“轻装上阵”?

今年,在国机集团的定点帮扶下,朝天区在两河口镇试点建设了山地单轨运输线5000米,配备10台单轨运输机,帮菜农“背”菜。

蔬菜地里,三四个人一会儿就将轨道运输车装满,蔬菜坐上“过山车”,一路爬坡越地,脚下是葱葱郁郁待采收的蔬菜,300米距离,不到2分钟就运到了公路上开始装车。

“山地单轨占地空间小、可操作性强,每次运输可达200—250公斤左右,非常适合地形坡度较复杂的山地农产品运输。”朝天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管理负责人罗俊堂告诉记者,按采摘运输一斤蔬菜的人工成本花费5分钱来计算,现在使用单轨运输成本最多只需1分钱,从种植到收获售卖,最少每亩可以多收入500元。

“我年龄大了背不动,本来都打算不种蔬菜了,今年轨道车给我们帮了大忙,明年打算再多种点。”今年70岁的彭善全原本只种了3亩蔬菜,尝到了轨道运输的甜头,计划着明年把撂荒的3亩也全部种上蔬菜。

张敏 摄

亲手操作感受着轨道运输车带来的便利,彭善华非常爱惜这台机器。“像爱护儿子媳妇一样爱护它,舍不得给它装重了。希望我们所有的地里都安上单轨,我们再也不肩挑背磨,现在我们种菜都很有积极性。”

据了解,山地单轨运输线建设是国机集团定点帮扶朝天区农业产业机械化建设项目内容之一。截至目前,朝天区已在两河口镇、沙河镇等地建设山地单轨运输线9500米,朝天区农业农村局还在积极对接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建设“川东北山地农业机械推广和研发试验站,不断改善山区农业机械作业条件,提高山区机械化水平。

(部分视频由朝天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