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区六所小学试点“书包不回家”

2021-09-28 11:28: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宇男

四川在线记者 李寰 摄影 卢春阳

9月27日下午5时许,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学生陆续离开校园,与往常不同的是,学生离校时都没有背书包,学生已经在校完成了作业。这是成都市青羊区试点“书包不回家”的具体体现。

学生放学后书包不用背回家

2020年10月,青羊区教育局就进行了关于书包重量的专项调研,针对大多数学生书包重量过重的问题开展了“轻轻书包”行动,青羊区的学校纷纷行动起来,指导师生做好书包管理,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家长和孩子关注度最高,也是与日常学习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内容。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把学校的教学任务留在学校完成,减轻学生身心负担,降低家长辅导作业焦虑,青羊区倡导学校开展“书包不回家”行动,即:在校参加课后服务并完成了作业的学生,在获得老师同意和家长支持的前提下,周一至周五期间,放学后书包可不背回家。

在学校学得扎扎实实,才有课余时间的轻轻松松。目前,“书包不回家”行动已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成都市少城小学、成都市回民小学、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飞分校、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6所小学试点,并进行差异化实施,后续还将向全区推广。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陪伴而不是包办

学生的书包不回家,家长如何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少城小学校长王婉。王婉认为,“书包不回家”是一项系统工程,表明了学校对“双减”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校也会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指导,每天晚上,少城小学都面向家长及学生开通了“宽堂夜听”这档音频节目,老师会在音频中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告诉学生如何阅读,8点半,老师就会提醒孩子们应该做好睡觉前准备工作,整理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等等。王婉说,小学阶段的成长,除了学习之外,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王婉还提到,“书包不回家”提高了对老师们的要求,老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变化,并且及时与学生和家长做“一对一”的沟通,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因此,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书包没有背回家,就没办法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同时王婉还提到,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所以应该适当放手;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在位陪伴,不需要过度包办。

4个“提高”,让家长放心

青羊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书包不回家”是青羊区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尝试,这并不是用一种简单的形式来响应政策,也是不以“减负”之名让学生逃避学习,而是用态度和行动支撑“高质”,用4个“提高”,让家长放心。一是提高课堂效率。持续深化课堂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二是提高作业效能。构建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学校作业、差异性作业等高质量作业体系,指导学校更加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三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足学好,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和个性成长的活舞台。四是提高家校共育水平。增加与家长点对点的交流反馈,让家长更及时、更全面地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全面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形成家校合力,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链接】

青羊区“书包不回家”行动倡议书

为保障“书包不回家”行动顺利有效实施,我们向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倡议学校:做好课后服务安排,严把作业布置质量关,尽量保障学生书面作业在校完成。创新书包放置方式,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让家长交流建议无障碍。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对“书包不回家”不做强制要求。

倡议老师:督促学生在校完成作业,面批面改学生作业,开展个性化作业辅导和答疑。从作业完成情况发现薄弱点,及时调整第二天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益。面向家长做好学生日常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反馈和沟通交流。加强书包整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倡议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孩子整理书包习惯,增强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和参与孩子校外生活,做好亲子共读、亲子锻炼、亲子劳动等有效陪伴,共享亲子时光。

倡议学生:抓紧校内时间高效完成书面作业。学会规划校外时段的学习和生活,认真开展体育锻炼和好书阅读,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实践。做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准备。

让我们通过“书包不回家”这一小小行动,共同参与到“减负”中,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