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文\图
十月的泸定,秋高气爽,惠风和畅,青山绿水间的小城,大渡河奔流而过,自然风光与历史底蕴交相辉映,特别是有了“红色”装点,更添文化韵味。
10月1日上午9时,国庆大假浓厚的节日氛围已经填满整个泸定县城。熙熙攘攘的泸定桥广场上,穿梭的游人拍照、休憩、问询,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广场正对着的泸定桥东桥头,排队上桥的游客队伍弯弯绕绕已达百米开外。扫码、检票、进闸,依次有序上桥。阳光下,泸定县城的温度迅速升高,一如游人的热情,大家一批又一批走到桥上,一拨又一拨接续而来。
1935年5月29日,红军“惊险奇绝”飞夺泸定桥,使泸定这座川西小城蜚声中外,孕育出了“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泸定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名城。今年国庆大假,这座历史红色名城再次成为全国各地众多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地。
游人络绎不绝,红色泸定桥深受青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泸定桥排队的游客中,11岁正上六年级的曾梓晗铿锵有力地背诵着《七律·长征》,戴着口罩下的双颊紧绷,双眸认真坚定,熟悉的诗词流畅且情绪饱满地从他口中朗朗而出。
据曾梓晗母亲介绍,他们一家三口今早4点过从成都出发自驾到甘孜州,特意到泸定桥来感受历史。一路上,孩子在车里来来回回背诵《七律·长征》。“孩子刚升六年级,不久前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课堂上老师讲解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他特别喜欢,每每说起既紧张又热血沸腾。趁着假期,带他来看看泸定桥,亲身感受一下红军当年长征时的艰难险阻,从书本挪到现实,对于孩子学习和感触将会更大。”
波涛滚滚的大渡河奔腾不息,摇晃不定的铁索桥让不少游客一下子回到诗词描绘的场境中。“红军当年只攀着铁链都能过河,我也不害怕,我会自己走过去。”听到11岁曾梓晗表态,周围的游客纷纷点赞。
91岁的晏素琼
在一旁,来自自贡的91岁奶奶晏素琼杵着拐杖,听到孩子的话,眯着眼睛笑开了。因为年纪较大,腿脚不便,晏素琼不能亲自走上泸定桥感受一番。靠着河岸边,晏素琼抬头望着大渡河上摇曳的泸定桥,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游客,不时和儿子刘军交流。“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身由十三根铁链组成,桥长101.67米。1935年5月29日下午4时,红军22勇士为先锋,正面突击夺取东桥头……”刘军是一位人民教师,这是他和家人第三次来到泸定,而母亲晏素琼是第一次来,他的讲解也格外缓慢细致。“今天是国庆节,感恩祝福,愿祖国繁荣昌盛。今天和母亲来到泸定桥意义更不同,感受这里浓厚的红色文化,更让我们后辈懂得历史的艰难、胜利的不易,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截至1日16时,泸定桥头排队上桥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景区工作人员曹凤舒介绍,今日泸定桥景区预计游客将达到8000人次,是平时非假日的3倍。
擦亮红色名片 泸定桥景区提档升级
“红色”是泸定的底色。目前该县境内有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岚安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医院等红色遗迹遗址。作为现存保存最为完好的红军长征战斗遗址,泸定桥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是重点组织规划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也是重点建设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是泸定重要的文化基因,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泸定不断擦亮红色名片。
沿着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路线,从东桥头跨入西桥头,两步开外,便走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示范段。巨大铜塑红军雕像背靠青山,攀着铁索,凝望着大渡河上搭建300余年的泸定桥,带着历史的视角,见证而今的泸定。这里不仅是泸定新晋的长征历史打卡地,更是直接连接泸定桥与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重要红色文化长廊,将大渡河两岸红色景点连片成区。
2019年开始,泸定县与四川能投集团合作,投资18亿元,倾力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示范段。其中主体一期项目已于今年“七一”前完工。
同时,依托红城绿谷“红+绿”旅游发展定位,泸定将境内精品景区景点加以串联,打造“泸定桥—岚安古寨—化林坪—磨西古镇”“烹坝骑游小镇—泸桥海子山居—杵坭樱桃谷—得妥湾东温泉”等乡村旅游与红色传承相结合的红色旅游路线,让游客在乡村旅游感受美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
目前,泸定县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历史机遇,进一步促进泸定桥景区提档升级,已启动泸定桥景区创5A工作,创5A景观价值报告编制完善工作正在有力推进中。
视频拍摄剪辑 宁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