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扎克·格尔纳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答案在这里

2021-10-07 20:28: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余义勇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成博

北京时间10月7日晚19时(瑞典时间13时),瑞典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拉扎克·格尔纳(Abdulrazak Gurnah),以表彰“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鸿沟中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具有同情心的关注”。

阿卜杜拉扎克·格尔纳这个名字,对许多中文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是谁?他有哪些作品?他的作品是些什么的?伴随古尔纳获奖,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峰在其论文《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流散写作概观》一文中表示,格尔纳生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母语为斯瓦西里语,1968年为躲避国内动乱移民英国。巧合的是,这一年恰逢英国保守党议员伊诺克·鲍威尔发表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演说“血流成河”。1976年格尔纳从伦敦大学获得教育学士学位,此后在肯特郡多佛市的阿斯特中学任教。1980年至1982年,格尔纳回到非洲,执教于尼日利亚拜尔大学,同时攻读肯特大学的博士学位。1982年获得学位,1985年进入肯特大学任教。

目前,格尔纳是肯特大学英文系英语与后殖民研究教授,主讲“殖民与后殖民话语”课程,从事与非洲、加勒比、印度等地区相关的后殖民文学研究。

格尔纳小说《多蒂》封面

格尔纳(右二)曾数次入围布克奖

张峰在文中表示,格尔纳从1987年起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出版八部长篇小说,作品主要以殖民主义及流散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身份危机为题材。英国文学评论界对格尔纳的创作赞誉有加,认为他既有奈保尔的锐利文风,又有本·奥克里的诗性语言。在他的小说中,读者不难发现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出于对非洲故土的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感到不满甚至痛恨,流散者们希望在英国找到心灵的寄托;另一方面,由于非洲文化根基难以动摇以及英国社会的排外,他们又很难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习俗相融合,因而不得不在痛苦之余把那些埋藏在心灵深处的记忆召唤出来,不停地在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回忆之间协商,试图找到一种平衡。

格尔纳小说《天堂》封面

格尔纳的前三部小说 《离别的记忆》《朝圣者之路》和《多蒂》,从不同的叙述视角记录了移民在英国的经历,探讨了迁移到一个新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对人物身份带来的影响。

根据张峰介绍,格尔纳此后又先后创作了《天堂》《令人羡慕的宁静》《海边》《抛弃》等小说。他的第八部小说《最后的礼物》延续了移民主题,但与前几部小说不同的是,它聚焦于移民经历对移民自己及其后代的影响。

主人公是六十岁的非洲裔英国工程师阿巴斯,四十三年前,他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认识了混血妻子玛丽亚姆。多年来,阿巴斯对自己到英国前的经历一直守口如瓶。小说开场时,阿巴斯因糖尿病引发中风,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把自己的秘密作为“最后的礼物”以碎片式的回忆方式告诉了家人。作为在英国长大的移民后代,儿子贾马尔因自己的肤色难以被英国社会完全接受,找不到归属感;女儿汉娜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安娜,在各方面努力把自己改造成一个英国人,但其白人男友尼克的家人和亲友依然自恃种族优越,对其冷嘲热讽,羞辱责难。

《最后的礼物》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种族中心主义带来的身份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当代英国社会现实的反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