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听听这些大咖怎么支招

2021-10-15 18:31: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昕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文/图

四川多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是山地农业的短板。

如何推动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5日,第三届国际山地农业研讨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在九寨沟县召开,来自国内外的青年科学家,以“绿色创新•高质高效”为主题,聚焦山地农业的科技创新、绿色防控等重点领域,展开思想碰撞。

科技赋能,为山地农业节本增效

山区的耕地呈现出块多、面小、分布零散等特点,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配套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难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

如何寻求突破?

“重点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山地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广大青年科技人员是主力军,要围绕我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

具体如何依靠科技赋能?

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强毅分享了通过耕地大数据为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的案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获取耕地空间分布信息,从而进行地块识别、作物识别、利用监测、智能诊断。”余强毅以农情智能诊断为例,借助无人机和地面遥感等调查技术,综合作物的影像纹理、颜色、缺肥指数等信息,可以生成养分决策处方图,指导农业生产管理。

他介绍,数据赋能的智能农业装备已经问世。例如,智能水肥机可以实现精准水肥施用,从而起到节水节肥的效果。

当前,丘陵山区普遍存在人口老龄化、无人种地的困境,随着一系列农业机器人的研发成功,将为此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已经研制出了基于物联网的丘区电动多功能机器人。”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志伟介绍,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获取气象、土壤、病虫害等数据,建立大数据模型,可以提前预测特定气候下的病虫害,实现防灾和减灾。这些技术手段将大大减少人力的投入,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强山地农业学科前沿与基础研究,加快推进绿色高效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联合攻关,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加快研发一批国际领先、对山地农业发展有革命性影响的重大品种、技术和装备。

绿色发展,变地形劣势为资源优势

“山地农业要从过去拼资源、拼环境和追求产量,转变到追求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现代化发展轨道上,加快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追求 ‘量 ’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 ‘质 ’的生产方式转变。”会上,谈及未来山地农业的发展战略时,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大、产出低、绿色发展形势严峻。如何为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首先要实现生产绿色化。“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山地农业的产量缺陷。”省农科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侯雪带来一组数据,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30%,甚至50%以上。

她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投入品标准、产品标准和包装及贮运标准,实现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也要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走高品质、高效益的路子。

虽然山地不利于发展规模农业,但优质的生态环境可以孕育出高品质的农产品。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山货”成为“抢手货”。

要生产出高端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减量势在必行。会上,不少嘉宾围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通过遥感图像掌握田间的杂草状况,使用无人机进行局部农药喷施,从而实现农药减量。”日本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的河野元信博士分享了日本广岛县丰荣町的山地水稻农业发展案例,他还介绍,当地通过种植高附加值的胚芽米、黑米、赤米,不仅满足了消费需求,也提高了生产者的利润。

在他看来,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将农业转换成收益稳定的产业,才能吸引年轻人回乡,实现乡村振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