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天府书展㊱ | 以人类的思考为素材 阿来点赞李洱探索式书写

2021-10-16 20:37: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文/图

2018年底,李洱近90万字长篇《应物兄》一经问世,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称其为现象级的小说、“能够长存于书架的小说”,随之而来的争议也铺天盖地,但李洱从未回应。

10月16日,李洱携《应物兄》现身2021天府书展分会场文轩books九方店,与阿来以“如何应物?”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关于文学的对话,两位茅奖作家对应物、故事、阅读三大焦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李洱也首次直面诸多质疑,一一回应,他坚持自己的书写,坚持小说不应该只是讲故事,引发读者思考并和读者一起讨论问题。

该书出版后,李洱没有进行密集地宣传和分享,此次天府书展行是他第二次公开做活动。他直言:“我不知道其他作家是怎么样,但我写完一部作品后就会尽量把它忘掉,把自己放空,那样才能投入新的创作。所以我很少谈论这本书,包括后来引发的各种议论,我也没有进行过回应。这一次来天府书展,是觉得四川这个地方文化底蕴丰厚,刚好又很想听听阿来怎么看这本书,我就想那就来吧。”

先谈书名,《应物兄》,何为“应物”?李洱说:“应物,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和世界打交道,如何和人打交道,如何和自己打交道。这本书写的就是中年知识分子在他的生活中,一些思考,一些情绪,呈现的是他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李洱说他知道这本书出版后,叫好的多,异议也很多,包括来自评论家的,其中最集中的一个批评就是,这本书涉及到很多知识,小说中的人物处理很多知识,很多人就觉得难看,看不懂,“但在我看来这些知识不是高中阶段入学就学的吗?中学课本就学过的孔子、学过的儒学知识,不应该感到陌生啊,而且我写的就是知识分子,他应的事物就是知识,每天要面对的就是知识。”

至于另一种质疑,有人觉得他的小说有很多思考,他直言:“思考是人这类生物最基本的属性,要写人,怎么可能不写他思考?”李洱承认,在创作过程中,他做了很大的探索,这个探索是什么呢?那就是把人类的思想、知识、思考当成素材,写成小说,“其实在国外,伏尔泰、萨特、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把人类的思考当成素材去创作,但中国作家则善于处理有头有尾的故事。所以我觉得,有没有必要做这样的探索,补上这样一课。”

李洱特别提到了史铁生,他对史铁生的评价特别高,“这之前,史铁生做了这样的探索,他因身残限定在轮椅上,就思考很多问题,他把那些思考写成了小说。很少有作家写出那么密集的人类的思考,可以说史铁生凭一己之力强行给中国汉语文学打入了一个楔子,表达中国人的思考,而不只是讲述一个故事。一个作家和读者一起进入思考,进行对话,难道不是很有意思吗?你看《论语》,孔子也是在和弟子讨论问题,文学的发展就应该有这样的奇迹!”李洱坦言,正因如此,他的探索做了很多很长时间,《应物兄》写了13年,也就是这个原因。“写完我如释重负!”

李洱觉得,他的《应物兄》是最大程度上尊重读者的小说,“要让读者思考,要和读者讨论,而不只是写个故事把读者感动得痛哭流涕。”他无惧质疑,“我到目前为止没有解释过一句,既然要讨论,就要允许不同的观点进来。”

阿来曾不止一次表示,他很喜欢李洱的这部作品,在他看来,那些质疑李洱根本不需要解释:“应物,小说要应人物,应事物,应,就是对应,李洱写的就是知识分子,那就要应他的身份,知识就是他的生活内容,不谈孔子不谈孟子,谈什么呢?写农民总要谈谈玉米吧?我觉得李洱不应该有歉意,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

对于有些人说看不懂,阿来不乐意了。他直言:“我们说文学要为什么服务?读者老说看不懂,我说看不懂就再看,读书就是为了提高,阅读是要提升一个人,哪里是为了屈就?阅读就是爬梯子,我也是个普通读者,阅读是除了学校教育,唯一能伴随我们提升最可靠的途径,没有其他。我们要随时随地思考,你想阅读更丰富,那肯定不只是看讲故事的书,正如我认为最好的小说是影视都不能下手的那种,小说应该具备扩大事物边界的书写,总是讲故事语言就萎缩了。语言要更丰富,我们感应的世界就要更丰富,我们的小说要提供这个世界更新鲜的感受,扩大对知识谱系价值的认知,读者也需要看这样的小说才能有提升。我们的传统叙述太注重故事性,有时候我们需要逃离。”

对于《应物兄》,阿来的读后感是“充满趣味,有反讽有反思”,他说:“这本小说有高级的幽默感,林语堂先生翻译这个词之初所指的那种幽默。你随时翻到任何一页,进入阅读都非常有意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