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天府书展㊹ | 聚焦青少年科幻发展 共话科技浸润下的少年情怀

2021-10-17 14:05: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袁东山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10月16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21年天府书展主展场活动之一——“诉说科技浸润下的少年情怀:青少年科幻文学发展交流沙龙”在成都成功举办,活动通过深圳共青团官方B站账号“青春深圳”进行全程直播,线上线下反响强烈。科幻作家姜振宇、何明瀚、白贲应邀出席,活动由知名阅读推广人谢晨主持。本次活动也是“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的主题活动之一。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带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英雄顺利入驻我们的太空家园,这展现了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而这些以前只能在科幻里见到的场景如今一步步变为现实,不断激发起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为中国科幻文学添薪加火。与会专家从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创作经验出发,围绕“科技浸润下的少年情怀”这一主题与读者进行充分交流。

姜振宇在谈到如何理解“科幻远远没有现实发展来得快,现实比科幻更加科幻”时说道:“隐藏在生活表象背后的科技发展,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不仅是让生活更加便利,而且让变化成为常态。这种变化不只是新产品不断地出现,还会带来情感的变化。现在我们跟孩子交流的内容和方式与以前是截然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孩子对我们所不熟悉的世界做好准备呢?第一是需要更加庞大、更加打破边界的想象力,第二是要对科技有所敏感。科技在发展,并且这种发展是可以被我们所理解的,这也是科幻在今天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对于理论研究的人而言,科幻带来的价值在于抚慰快速发展时代里强烈的陌生感和焦虑感,读科幻可以让人平静,并且保持永远年轻。

何明瀚创作了国内首部以中国孩子为主人公的太空史诗科幻题材少儿科幻小说《恒星异客》,他在会上对“太空史诗题材”这一概念做了细致的分享。他谈到:“太空史诗的背景一定要是太空,内核是人类探索宇宙终极理想。而‘史’是历史的史,太空史诗要有历史感,这种历史感是作家按照人类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科技情况进行推演想象出来的宇宙图景。‘诗’是诗歌的诗,代表文学性、艺术性、人文精神。以太空为背景,有历史感,同时有人文精神,满足这三个标准的作品才可以称得上是成熟的太空史诗作品。我的《恒星异客》真正讲的大故事是整个宇宙的战争,是两大势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进行一场非常残酷的星际战争。作为一个孩子,我们主人公何小希在星际当中如何看待战争,体会残酷性,体会得和失、爱和恨,体会随着年纪增长带来的复杂性,这些很深的人文话题一直贯穿整部作品。”

针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幻如何更好地结合这一话题,白贲与读者分享道:“我们的科技不但被用来展望未来,更被用来保护我们的历史。科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变化双向性的东西,既在探望未来,往地球外面看,更在向后保护被埋在地下的历史。从这个角度切入的话,古代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或许能够非常好地结合起来,因为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好更安全的回顾历史、回顾过去的方式、窗口。新的科技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全新历史视角,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切口。科幻小说的视角主体一直是人类,人在文艺方面审美的视角很难完全颠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的文化,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志怪或者历史小说中汲取养分,反哺科幻向前的视野。”

谢晨认为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应当具备“科学之核、人文之核、想象之核、逻辑自洽、鲜明的人设识别度、电影大片一样烧脑的科幻故事”六大要素。面对读者提出中小学生如何读《三体》的问题,他分享道:“《三体》确实太宏大,中小学生把《三体》完全弄懂难度很大,但是弄懂一部分也是可以的。有一点难度系数的阅读比注水式的简单阅读让你成长更快一些,这是有效阅读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尝试去读,有爱好的学生一定要尝试去写。”

活动尾声中,与会专家纷纷对青少年提出寄语:“我们应该要学习一切我们能够学到的东西,因为最终在科幻创作当中所有的知识都用得上。坚持科幻创作会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会认识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

据悉,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已经于10月8日截稿,共计收到全国各地来稿约3万篇,即将进入紧张的评审阶段,评审结果将在年内公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