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糖画、厨艺、扎染任娃选择!成都锦江劳动教育频出“新招”

2021-10-22 12:34: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余义勇

校方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10月21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在成都召开。锦江区教科院附属中学,正是推进会前期来宾们参观的代表点位学校之一。

这所学校特别在哪?答案是,特色劳动教育——学校构建了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内容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进课表。

具体来说,学校建设“三坊、四室、一农场”,“三坊”为木工坊、非遗工坊和厨艺坊,“四室”为服装设计与制作教室、收纳整理教室、组装教室和维修教室,另外学校还打造了“慧雅农场”,并将“慧雅”农场分成了27块小区域,由27个班级分别负责管理。

据该校校长曾群介绍,学校生源近70%是进城务工子女,要么来自农村,要么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学校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家庭无法请保姆打理家务,约1/3的学生早上起床时,父母已出发上班,晚上回家父母还未到家,为此,学校决定让孩子们学会时间管理、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能为辛劳的父母减轻家务、沏上一杯茶、奉上几道菜;还能让孩子拓展视野,更好的了解社会各行各业。

进入学校木工坊,在一次次的刨、锯、凿的过程中,孩子们自主创造着作品;在非遗工坊,这学期孩子们学习糖画制作,学习熬糖——上油——制作——剥离;在厨艺教室,学生们正在学习制作动物形状的面点,洗涤、榨汁、和面、切片、造形,蒸熟,水与面的比例、发面时间,都需要学生自行摸索;服装设计与制作教室,孩子们正在学习扎染技术,在浸湿、扎形、染色、洗色、晾干过程中体会扎染魅力;在收纳整理教室,孩子们正在进行衣服整理,柔软的衣服各种对折,折成口袋状节省空间且不易散开;各种袜子折成饺子状,避免凌乱又便于成对拿取。

校方供图

学校报告厅二楼平台,一座“慧雅农场”映入眼帘。有意思的是,这座农场采取了承包制,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自留地,给班级授牌,接牌即接责任,孩子们在搬土、换土、松土、播种、育苗、移栽、浇水、施肥、除虫、采摘这样的一个闭环过程中培养了责任心、磨练了意志,也锻炼到了身体;生物地理老师指导学习各种蔬菜的生长特性、地理分布;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技术指导、过程性管理及生长态势评价。“ 根据四川的气候,我们一年轮作两次,分别是春季和秋季。上一季孩子们收获了红薯、花生、黄瓜等,正在种植大番茄、辣椒、小白菜等, 农场的蔬菜成熟了,则由班级自主安排,送给家人、送食堂、社区售卖等。”曾群介绍。

锦江区教科院附属中学的做法,是锦江区教育局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缩影。

近年,锦江区探索形成机制创新、课程创新、实施创新、校本创新、队伍创新、评价创新的劳动教育新格局。通过机制创新,搭建起“部门协同+学校联盟+基地示范”的组织架构——地域相邻、特色相近、主题相似的学校,自主缔结成发展联盟,共享课程、场地、师资等优质资源,通过改革论坛、主题研讨、教师走校等形式,提升学校劳动教育品质,促进劳动教育优势集中发展;还联合如“七彩田野”“玫瑰园”等校外场地,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的劳动教育资源格局。据介绍,该区3年内计划建成校内外基地20个,实现学段全覆盖。

目前,锦江区建设一系列适合学生劳动实践的基地: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为锦江区中小学生开设了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成都蝶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在餐厅实地学习口布折叠、打扫清洁、摆碗筷等技巧;成都锦江指纹创艺空间,为毗邻学校提供茶道芳疗、小小工匠、木作与设计、活字印刷等文创新体验活动。锦江学校还与区域内科研机构、文创单位,如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成都时代美术馆、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四川师范大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入工厂车间,学习使用简单工具;走上田间地头,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参观科技研究所,了解前沿科技,让锦江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场景中,学得更加鲜活的知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