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先行先试,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先行区示范地

2021-11-02 16:09:1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宇男


熊猫民宿村。黄刚/摄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

雅安是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模式标本产地,也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2017年,雅安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三省12个市(州)中,雅安是试点面积最大、县份最多、占比最高的市(州)。

四年试点,从栖息地恢复到野化放归基地建设,从关停范围内小水电、矿厂企业,到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雅安先行先试,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雅安提出,巩固体制试点成果,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先行区示范地。


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黄刚/摄

生态修复 跨区域熊猫活动明显增加

10月4日,在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当地牧民在上山喂养牦牛的路途中,偶遇一只野生大熊猫。怕惊扰大熊猫,牧民将车上的音乐关掉,拍下一段大熊猫慢悠悠向车辆走来的珍贵视频。

7月13日,同样在嘎日村,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崔建国,在采风的路上偶遇一只野生大熊猫,随即用手机拍摄下来,在网络引起大量关注。

“发现野生大熊猫频繁活动的踪迹,体现了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相关工作人员说,近年来,通过巡护、监测和宣传工作,大熊猫栖息环境明显改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全县野生大熊猫数量从三次普查的143只增加到181只,数量排名全国第二,种群密度居全国第一。

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栖息地恢复和生态廊道建设尤为重要。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副局长陈武说,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是连接邛崃山-大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廊道,也是连接小相岭-凉山山系的关键区域,“对于连通相互隔离的大熊猫栖息地,实现隔离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荥经县龙苍沟镇63.5%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范围。黄刚/摄

对此,通过植被恢复、生境再造等手段,雅安片区修复了21.18万亩大熊猫栖息地,建立3条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开展4个珍稀野生植物小种群、7个珍稀动物物种的保护研究工作。

通过泥巴山、拖乌山、二郎山等生态廊道建设,目前已经监测到放归的大熊猫“张想”从石棉县栗子坪出发,通过拖乌山生态廊道进入冕宁冶勒;泥巴山生态廊道监测发现母子熊猫活动踪迹,跨区域的熊猫活动明显增加。2019年、2020年先后拍摄到同一对母子熊猫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片区活动的珍贵影像。


大熊猫。荥经县林业局供图

野化放归基地建设、种群复壮也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洪说,“放归大熊猫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实现三代自然繁殖才能算成功。”

为保障大熊猫的野外安全,在放归前,工作人员会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训练,包括躲避天敌、寻找食物水源等生存技能训练。前期会对拟放归地开展全面详细的调查,放归后会组织监测巡护队对大熊猫的生存状态进行监测。

几年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张勘,足迹遍布石棉、甘洛、越西等县的山山水水。为了保障科研数据的及时采集,确保放归大熊猫野外生存安全,他长期与监测人员一起扎根深山,冒雪寻找大熊猫留下的踪迹。

如今,雅安已建成两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其中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目前,已成功放归‘泸欣’‘淘淘’等8只大熊猫。”陈武说,“泸欣”已被监测到参与当地野生种群的繁殖并成功产仔,监测发现多只放归后的熊猫活动范围拓宽到甘洛、冕宁等县。


泥巴山保护管理站。

和谐共生 规划市县两级入口社区

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雅安有6219平方公里、占全市41.3%的行政区划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5个县、22个乡镇,70个行政村。

在这些区域里,不少村民在过去“靠山吃山”,以伐木、开矿、建水电站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一度非常剧烈。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当地政府加快绿色发展的脚步,大刀阔斧地转型发展。

“周末和节假日游客很多,房间一般都要提前预定。”10月30日,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龙苍景园”民宿老板娘郭红梅起了一大早,旋即开始忙着招待客人。

过去,发展村村民大多靠伐木、挖矿、挖笋为生,2012年,在政府的倡导下,当地开始转向旅游业,郭红梅头一批加入民宿发展的队伍。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后,荥经进一步加大转型力度,曾经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石头、木头、水头“旧三头经济”大量退出,发展以新型建材、森林康养度假、绿色有机农业为主的“新三头经济”。

同时,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片区最南端,荥经着力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

按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和核心控制区的划分,荥经将入口社区规划为外围协调圈、功能承载圈、核心保护圈三大圈层,探索集物种保护、科普游憩、科学研究、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型生态社区。

位于外围协调圈的发展村,升级成为熊猫民宿村,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郭红梅家的民宿已经扩建到22个房间,每年纯收入近30万。


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工作人员郑从军在硗碛藏族乡波日沟救助大熊猫。

“目前,龙苍沟片区已有65家熊猫民宿已建成盈利,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旺季日接待游客2000余人,人均收入翻了2翻。2020年,民宿年均经营收入达32.9万余元。”龙苍沟镇党委副书记韩德弘扬说,到2022年,预计熊猫民宿年经营收入将突破百万。

除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雅安还在进一步完善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规划,重点建设芦山大川镇入口社区、天全二郎山入口社区、宝兴灵关镇入口社区,加强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


在保护区开展野外巡护工作。

“雅安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规划启动最早、最多的市。”陈武说,以和谐共生、保护与发展协调共进为目的,结合公园外围社区发展状况,雅安规划了市、县两级入口社区。

在市域层面,以国际熊猫新城建设为引领,建设全域性、开放式、活态化的“国际熊猫城”,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投入资金55亿元,旨在打造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外围集散地、承载区、会客厅。


安装主动触发式红外线照相机监测放归大熊猫。

在县域方面,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公园范围内的部分贫困户搬迁至入口社区,实现部分公园内原住民点上聚居,科学谋划社区生态产业。

以宝兴县为例,这里县域面积的86%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其中核心区占县域面积的75.48%。对此,当地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积极探索了原住居民共建共享机制,引导全民参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

通过发放生态补偿、设置公益岗位、购买生态保险等方式,解决原住居民生计、就业等问题,变“伐木工”为“护林员”,变“生产者”为“保护者”。目前,当地已设置生态管护员岗位430个、社会服务岗位930个。

图片除注明外来自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