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青年川西深山拍两年云海秘境,绝美风景带火了小山村

2021-11-18 18:23: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童童

李米 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30岁出头的任显侨是援藏干部,2018年夏天,他被派驻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的黑沟村,海拔两千多米。进村的路上,他被沿途四处垮塌的道路震撼了,但越往高处,越是绝美的风景。第一次去往山顶,翻过山包,忽然看见云海全部铺在脚底。

11月18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仍感触颇深。当时那片风景甚至没有名字,只是川西一处隐秘的绝境。“这么好的风景没人发现。”任显侨觉得可惜。

初到黑沟村,任显侨虽有一身激情,但找不到脱贫攻坚的门路。黑沟村交通不便,从最近的镇上过来都得在盘山公路上环旋十几公里,美景不为人知,物产滞销严重。偶然的机会,任显侨在抖音上传了自己用无人机360度俯拍的山顶景观,竟然获得了2.4万点赞。

成都一家药企的经理私信他,村子看上去海拔很高,不知是否有波棱瓜。那是一种只生长于海拔两千多米处的药材,恰好黑沟村滞销了四千多公斤。任显侨和村长第二天就把样品送去,那家药企收购了村里当时所有的波棱瓜,一下带来了四十多万收入。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视频有搞头。”任显侨意识到,通过短视频平台,华尖云峰大有可为。

与当地创业青年一起拍云海

一年时间粉丝破十万

袁小波是土生土长的黑沟村人,从小上山放牛——那时还不叫牛背山,村民们在那座山上打矿,唤名为大矿山。15岁那年的春天,他把牛羊赶上山,三四小时的山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径,那是他第一次走到了山顶,看见一望无际的云海,“山顶上是晴空万里,云就在我们脚下”。

那时的黑沟村,袁小波形容为“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地方”。买什么都要去最近的镇上,步行三小时,条件好点的骑摩托车,花上一小时。“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个地方叫黑沟村,当地村民条件好的都全部搬走了”,剩下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

任显侨决定以网红摄影为黑沟村打开门路时,首先担心的就是自己迟早会离开,这件事必须要有当地人来接手。他想到了返乡青年袁小波,村里常住人口只有八十多户,像袁小波这样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我很庆幸能够碰到这样一个返乡创业青年,”任显侨佩服袁小波的决心,“不然的话,我一走就走了,起不了任何作用。”

山顶的绝景,起初只是村民们随口一叫的“道堂子”,任显侨决定注册正式名称,形成品牌,于是起名为“华尖云峰”。任显侨和袁小波分别在抖音账号“光影蒲江”和“华尖云峰”宣传华尖云峰的美景,现在粉丝数超过了十万,每一条都有成百上千的点赞。

华尖云峰一年四季的景观各异,春夏开满高山杜鹃,秋天青冈树和白杨树的树叶遍地金黄,冬日有频繁的降雪,迟迟不化的雪山。

只要天气好,袁小波每天要在凌晨四五点起床爬上山顶,拍下日出、云海、金光、雪山。在他眼里,华尖云峰的景观不仅四季不同,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我每天都坚持上山拍,每天风景都不一样,当每天看到那种云海日出的时候,我觉得太壮观了,我只想把它拍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家乡。”

一天来客700多位,旺季月收入达2万

视频引流让小山村有了新生活

靠视频的引流,华尖云峰的游客量大幅激增,最多的一次在2019年清明节期间,一天就来了七百多位游客。

考虑到山路危险,袁小波和其他村民们把两轮摩托成升级为四轮,换成了三万多一台的春风450,安全稳当地载着游客上山。如果想看日出,游客们需要五点多坐车上山,再徒步半小时到达360度平台。日出的霞光照在贡嘎雪山上,从云后散发出金光。“只有在这里才能看见。”袁小波说。

山上开了八间客栈,袁小波负责其中一家,但他在抖音上从不做商业宣传。他知道华尖云峰仍是开发不久的新景区,条件有限,在山上只能住帐篷,他怕人们觉得不美观。

袁小波在这片山上见过形形色色的游客,有人特意登顶拍婚纱照,有人穿着古装和汉服来拍,即使在零下气温的大冬天,也有人穿着薄薄的漂亮衣服,为了拍下美照而冻得手脸通红。但大家都觉得值得,袁小波说,“有一句话就叫美丽动人,美丽‘冻’人。”

华尖云峰不收门票,旅游带来的收入主要体现在体验式消费。往来的游客喜欢买走当地的土特产,村民们自种的花椒、苹果、核桃,甚至白菜、萝卜都大受欢迎,外来客都觉得山里的物产最为生态。

袁小波开了一间养猪场,专门饲养藏香猪。这些小黑猪的肉质特别,每年年底宰猪时,他会带游客回家吃肉,喜欢的就为他们杀好买走。

这是任显侨为黑沟村精心规划的营收方式,他非常清楚,大规模带货不适合黑沟村,山里的物产产量不高,最适合的还是带游客来村里体验、看看风景,让他们亲自采摘天然野生的物种,顺便买回家。

村里的老人们也有事可做,收入变多了。有人搞养殖,有人做司机上山带路,有人开民宿,村里每个月组织一批人上山捡垃圾,大家可以领到工资。

2019年,黑沟村仅饲养和出售藏香猪的收入就高达70万。2020年,全村的收入大约接近180万元。旺季时,袁小波每个月的收入超过两万,比在城里打工还多不少。

盘算着更好的未来

成立合作社,系统规划小村发展

扶贫工作需要定期核算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指标才算完成任务,卖出了第一批波棱瓜之后,村里收入一下就达标了,任显侨有了底气。

现在,他们的抖音里不仅记录风光,也记录村民故事。一对年轻兄妹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失踪,跟着九十多岁的奶奶生活。任显侨拍下他们的故事,陆续有人来看望捐款,一位好心人决定长期资助他们,直到大学毕业。

他们仔细摸索着短视频的传播规律,有意识地加入人物元素,“慢慢不能够单纯做景色,要把村子里的物产和人物体现进去”。

2020年实现“村村通”,通往村里的道路修好了,普通汽车就能开进村里,为自驾游大大提供了便利。

虽然有了一定的游客量,但村里开发旅游依然有限制,森林防火安全很关键,封山的时间长。任显侨希望成立合作社或旅游协会,以集体的名义进行招商引资,更系统地进行规划和开发。

袁小波期待着等到政策开放,生活条件改善,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开民宿。36岁的他依旧单身,找女朋友是个难题,“都不愿意到农村来”。尽管往来的游客多,他还没有等到自己的缘分,“这边风景虽然是很美,但是他们感觉到生活条件太差了,人家接受不了。”

这些对袁小波却不成问题,只要每天日出,他能攀上山巅,去拍下那天清晨的云海。“你不会想错过每一个景点,每一个瞬间的美你都想把它记录下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