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精神·四川印记③|广元两条“马克思街”,见证军民鱼水情

2021-11-22 16:30: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四川在线记者 燕巧 摄影报道

在川东北广元,境内有两条“马克思街”,一条在县城,一条在边陲山区,一条是红军命名的,还有一条是当地群众命名的。两条街道虽相隔百里,然而却同在老区,闪现着为理想不懈努力奋斗的光芒。

剑阁秀钟乡“马克思街”(剑阁县委宣传部供图)

县城之中 红军唯一命名的“马克思街”

11月19日,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从昭化区政府侧边穿过一条弧形小街,就可看到“马克思街北段、马克思街南段”的路牌。

剑阁秀钟乡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剑阁县委宣传部供图)

“现在昭化区政府所在的地方,就是曾经嘉陵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都在马克思街的范围内。”昭化区老区建设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兴泉告诉记者。

面前的这条“马克思街”,命名于1933年7月,是当时红军在全国唯一命名的马克思街,街道名称也从红军时期沿用至今。

1933年6月,红军在取得反“三路围攻”战役胜利并解放旺苍坝后,乘胜西进。7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嘉陵江东北的曾家、王家、卫子、虎跳等地区,同月23日在元坝子老街,现在的昭化区县城驻地,建立了红色政权——川陕省嘉陵县苏维埃政府。

保存在广元红军文化公园的“马克思街”木匾

为充分体现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工农武装性质,嘉陵县苏维埃成立当日,红军政治部即把元坝子老街命名为“马克思街”。“马克思街”一名,被红军刻写在一块木匾上,挂在县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大门上。

现在,这块“马克思街”木匾保存在广元市红军文化公园里。11月21日,四川在线记者在广元市红军文化公园看到了这块木匾,88年过去,木匾上的黑色字已经暗淡,中间“马克斯(思)街”四个大字依然清晰,隔着玻璃仔细看,还可看到木匾上方从右至左书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行小字。

在昭化区元坝镇卡尔广场,空旷的广场中心,一座卡尔·马克思雕像庄严肃立。铜像净高5.5米,下部宽1.818米,寓意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2014年,按照“保护遗迹、传承精神、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昭化区在马克思街启动了卡尔城文旅综合体项目,卡尔广场落成。

“卡尔两个字的由来,也是来自卡尔·马克思,马克思街道名仍在,卡尔广场身在其中。”刘兴泉说,曾经的“马克思街”改造后现在已经不仅是一条街道,而是一个小型区域,这个区域范围里,有像卡尔广场以“卡尔”命名的地方,还有很多“马克思”命名的地方。卡尔广场马路对面,就是马克思社区党群公共服务中心所在地。

80多年过去了,虽然当年的“马克思街”已经大变样,但行走其中,还可以看到很多“马克思”元素,这条街道不仅仅是对马克思的纪念,更是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见证,是红四方面军留下的红色记忆。

边陲山区 群众命名的“马克思街”

从昭化区一路向西,渡过嘉陵江,在广元市剑阁县边陲秀钟乡,还有一条“马克思街”。秀钟乡与江油交界,这里也曾是剑阁去往江油的必经之道。

昭化区卡尔广场上卡尔·马克思的雕像

小街傍山而建,街道青石铺就,不足200米长,住着20多户人家,两边矗立着一楼一底的小青瓦房木板楼农舍,泥墙黛瓦。街头仍有多处可见红军活动遗址、遗迹及革命文物。

“这条街原名龙凤场。”土生土长的81岁老人唐桂珍介绍,上世纪30年代,那时街道的长度是现在的一倍,街东头有戏楼、火神庙,街上饭店、旅社、烟管等。一、四、七赶场商贸云集,热闹非凡。

繁华背后,也有穷人的血泪史。“大路河的王(指王氏家族)惹不得,西庙场的李(指李氏家族)吃不得,青林口的蹇(指蹇氏家族)勾不得。”当地民间流行的三句俗语,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劳苦大众受尽欺压剥削,翻身求解放的愿望十分强烈,盼望红军早一天到来。

1935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突破敌军嘉陵江防线,占领剑阁县城,攻克剑门关。短短一个月时间建立普安、赤化、金仙三个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扩充红军,补充给养达月余,同剑阁人民结下鱼水深情。

红四方面军撤离后,16岁的女红军伤病员和当地苏维埃主席、红军战士、革命群众共37人杀害。当地群众冒死掩埋了女红军尸骨,用泥土掩盖红军宣传标语,在对红军的深深怀念中,将这条石板街称为“马克思街”,将红军史实代代相传。

如今,一代代传下来的红军情结深深地印在当地人的心中。红军在此留下的23条珍贵石刻标语,凿石煮饭的石灶、女红军烈士墓、红军桥等众多遗迹,时刻激励着老区人民铭记历史,红军无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在这条街道传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