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文/图
出生于眉山的大文豪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尤其对糕点颇有研究,曾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以此描述糕点的特点。
作为东坡故里的后人,眉山人十分敬仰东坡先生,也通过揣测苏东坡对糕点的描述特点而制作出了许多色彩“嫩黄”、口味"酥饴”的油炙食品,这其中有一种“千层饼”在后来得到了广为流传,后来因“千层饼”状似龙的眼睛,眉山人又为其取名“龙眼酥”。
在众多制饼人中,清末时期的眉山人兰银山家族是集大成者。
而真正色香味俱全的属兰氏家传的千层饼,该饼表面千层重叠,酥皮层次均匀,螺纺卷典清晰,油酥浓香,细腻爽口。近现代以来,让眉山龙眼苏发扬光大的,要数兰银山。
清末时期,生于眉山的兰银山制作的千层饼(龙眼酥)远近闻名,每逢佳节,除了供自家人食用,他还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邻里乡亲,后来兰银山将此技艺传给了儿子兰绍怀,新中国成立后,兰绍怀又将此技艺传给了儿子兰俊超,兰俊超经不断的学习,将祖传的千层饼(龙眼酥)不断改良,最终成为了当下流行的糕点款式。
改良后的千层饼(龙眼酥)表面千层重叠,酥皮层次均匀,螺纺卷典清晰,油酥浓香,细腻爽口,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后来兰俊超又将自家的千层饼(龙眼酥)取名为东坡园龙眼酥。
本世纪初兰俊超又将其子兰涌按家族传承代数列为第五代传承人,即当代传人,2016年10月,东坡园龙眼酥制作技艺被列入了第五批眉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专家认为,龙眼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它最初是来自苏东坡先生的诗词歌赋,后来演化成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糕点,再后来它又从单纯的糕点演化成了一个民间特色美食,这背后,既是历代眉山人的一种东坡文化传承,更是大家对东坡先生的一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