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上的长江流域古文明对话 出土文物为何频频“撞脸”?

2021-11-23 14:39: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摄影 吴枫

从广泛见于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到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铜面具、石家河遗址群出土的玉神人头像,再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这些透着某种内在相似性的人像造型,给千年之后的人们在畅享共饮一江水的古文明时,留下巨大想象空间。

9月中旬,当四川日报全媒体“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三星堆对话古遗址”大型融媒报道组沿长江而下,去探寻文明根脉时,各地出土文物的频频“撞脸”,让记者印象颇深。凸眼、大耳、阔嘴、高鼻……无论是琢于玉石或是铸于青铜,材质或许变化,但古人们制造“人像”时的想象力却似乎是相通的。

石家河遗址群出土的玉神人头像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


 

以石家河遗址群出土的玉神人头像为例,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认为,“这枚玉神人头像五官十分夸张,凸出的大眼,或许代表着千里眼,大耳代表顺风耳,阔嘴和高隆的鼻子代表着更为发达的感官,整体呈现出威严的形象。而石家河设定的这样一种神权形象,在三星堆也有体现。”方勤认为,这种相似性的背后所传递出的东西,值得研究者深思。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铜面具(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供图)

 

出土于凌家滩遗址的6件玉人,脸型都是棱角分明、表情严肃,头戴平冠,双手上举,五指张开,手臂上戴着手环,这是标准的蒙古人种形象。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敬国介绍,这应该是当时凌家滩先民比较写实的形象,并且代表着具有一定神权的人物。三星堆的人像,同样是宗教神权的象征,阔脸、肃穆,与凌家滩玉人有着某种奇妙的相似。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

 

人像其实并不完全是人像。先民们以自身为基础,通过五官的夸张、变形,其实在形塑他们对神灵的想象,因此,人像也可能是神像。但想象无法超越经验之外,古老文明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使得大家对神的想象逐渐趋同。

石家河遗址群出土的玉神人头像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认为,在几千年前的黄河、长江流域,这些满天星斗般的古老文明已经能够相互欣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一定是有着类似的观念性。这种类似的观念性,使他们相互之间即使相距遥远,也能够彼此欣赏。这些相似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河。”

良渚遗址的神人兽面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