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平
三星堆发现的青铜神树,其造型的独特和庞大吸引着世界关注。在距今三千多年前,三星堆人究竟采用何种技术铸造出近4米高的神树?一直是学界和公众所关注的话题。
11月30日,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四川省-坎帕尼亚大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郭建波进行的《三星堆青铜器铸造工艺微观探察分析》主题发言中,分享了通过新技术手段对三星堆青铜神树进行分析的一些最新成果。
郭建波介绍,2018年始,对1、2号坑出土部分青铜器进行新一轮的科学分析,包括揭示其化学成分与制作工艺整体面貌等。
三星堆神树
三星堆发现了多棵神树,也是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展现出了古蜀先民在青铜铸造方面的高超工艺以及瑰丽浪漫的想象力。郭建波介绍,三星堆青铜神树,与其他的器物例如太阳型器、蛇型器、青铜尊等具有明显区别的铸造方法,而灵活多变的分铸和连接技术,是青铜神树这样造型复杂的器物得以成功铸造的关键,基本采用多次分铸后再铸接的方式最终组装成器。
三星堆神树
“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因为体量过大,而且非常珍贵,所以我们只利用了X射线进行了原味的分析检测,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到利用了套接、浑铸、铸接等铸造形式,内部的铸造结构还不能够清楚地看到。”郭建波说,对于2号神树,通过采用CT技术,可以明显看出利用了销接、铸接、焊接等多种技术,这种连接方式与以往理解的套铸法有较大区别,后铸的铜液与原铸件上的销杆形成机械锁紧结构的做法,与所称的“铸铆接”具有类似的结构。
CT结果显示,2号神树枝杈附件与树枝为多次浇注连接而成。树枝先铸并在连接处设置连接孔,其后掏去部分泥芯在外测施范,二次浇注形成与树枝相连的枝杈附件,部分铜液流出叠压树枝外壁。其后再掏去部分泥芯,在连接部位再次浇注铜液包裹枝杈的根部。另外体形较小的3号神树,通过对其数十个小部件逐一分析,发现其人首鸟身像冠部、身体、尾部是分别铸造后,再通过铸接的方式进行组装。
郭建波介绍,通过利用CT技术,还在三星堆神树内部发现了芯骨,包括金属芯骨以及推测为竹木等有机质芯骨,不同的芯骨分布的位置不同,金属芯骨按形状可分为圆形和扁形两种。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次利用CT技术在青铜器内部发现芯骨。郭建波说,芯骨技术此前发现最早的是秦始皇陵的一些铜车马上,这一次在三星堆发现,芯骨的使用是一个本土技术的创新还是外来文化技术的引进?还是本土产生?芯骨的技术源流何在?这些都是接下来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