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藏戏团:从坝子走出的专业藏戏表演团队

2021-12-10 15:39: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博尔

2021年12月1日,《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施行之际,省文旅厅策划推出了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品牌、优秀案例、优秀团队、优秀站点)展示活动,旨在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借鉴。本期推出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团队——巴塘藏戏团,从坝子走出的专业藏戏表演团队。

一个地方有没有被人们乐道的历史文化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在巴塘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有着无数让人惊叹的非遗文化,除了众人所知的巴塘弦子以外,还有他们引以为豪的藏戏。

巴塘藏戏团是传承弘扬巴塘藏戏的重要力量。2012年,这支民间业余团队被巴塘县政府正式授牌巴塘县“降嘎冉”藏戏团,而后多次参加文化交流演出,屡获佳绩。如今,巴塘藏戏团已经是康巴地区最具代表性、表演剧目最完整的专业藏戏表演团队之一。

从民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动传神的面具、华丽多彩的服饰、独特的舞韵、嘹亮的唱腔、多彩的剧情......2020年10月,巴塘藏戏团应邀前往昆山参加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郎桑王子》惊艳亮相开幕式。演员们在昆山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巴塘藏戏独特而迷人的魅力,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好评。

巴塘藏戏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巴塘藏戏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巴塘藏戏藏语称作“降嘎冉”,是藏戏四大流派之一,形成于清代顺治十年(1653),其后又在巴塘不断发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藏戏演出样式。我国的文学家、戏剧家夏衍曾称赞巴塘藏戏为“雪山上的红牡丹”。

巴塘藏戏演出,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幕,主要是祝贺节目吉祥如意;第二部分是开场式,是向观众介绍演员、预告剧目及其内容,有时还会有一段歌舞;第三部分为正式演出,按剧目的故事情节分场演出。一个剧目,长则演两天,短则演两三个小时;第四部分是谢幕。

巴塘藏戏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藏历五月的“雅索节”恭迎夏日的到来,八月的“央勒节”送夏迎秋。除了这两大节庆,在春节以及其他喜庆节日里,他们也会在广场、坝子、剧院等进行演出。演出时需简单的化妆,通常要戴面具,尤其注重勾画神话传说中邪恶形象的脸谱,观众通过不同色彩的化妆、不同形象的面具和表演动作来区别剧中人物的美丑善恶。表演时除前场演员演唱以外,后场演员也可以帮腔,通常以鼓、钹等打击乐器伴奏,也有一些剧目用长号、唢呐、笛子、胡琴等伴奏。

如今,他们演出的《扎西协瓦》《白马文巴》《乘云王子》《秋收时节》《文成公主》等经典剧目,颇受当地群众欢迎。

从坝子走上戏曲盛典的舞台

巴塘藏戏的唱腔曲调或柔婉深情,或粗犷豪放,使它成为藏族民间音乐的最大宝藏。它古老的舞蹈艺术价值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舞蹈界的重视,保护康巴藏戏对于保护整个藏族的戏剧艺术,研究藏族民间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绕吉村是甘孜州非遗文化“央勒节”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巴塘藏戏团的台柱子。他介绍,初中毕业后,自己被藏戏团招收,做了一名藏戏演员,当时“雅索节”还没有恢复,每年“央勒节”跳七天藏戏,平时在家务农。做自己喜欢的事,他觉得很惬意。如今,西绕吉村跳藏戏快30年了。在唱腔上,通过多年揣摩,他会108种唱法,也就是说,南派藏戏里的唱腔他全都会,这108种声音,如今永久地存放在“康巴音乐库·巴塘藏戏数据库”里。

西绕吉村的成长,也和巴塘藏戏团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介绍,2011年,巴塘召开文化事业发展大会,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强藏戏团建设。扩招藏戏团人员共30人,除了拨付演出专项经费,还多次组织藏戏团前往北京、拉萨、云南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17年,又投入200余万元开始建立巴塘藏戏数据库。此后,西绕吉村和巴塘藏戏团的团员们一起完成《巴塘藏戏数据库》的拍摄录制,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这让他们自豪而欣慰。如今,这个于2020年建设完毕的数据库收录了七大藏戏剧目的完整视频和音频还有600余张图片,让人在线上就可一览其风华。

如今的巴塘藏戏团不仅是本地的一张文化名片,还跃入了更多人的视野。2018年,巴塘藏戏团应邀参加青海黄南州“雅顿文化艺术节暨藏戏文化交流周”活动,参演的剧目《朗萨雯波》荣获表演奖。2019年改编的藏戏剧目《朗桑王子》获得甘孜州新人新作曲艺类二等奖。

(图片由巴塘藏戏团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