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记者从四川省政府官网获悉,近日,经两省市政府同意,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下称:《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川渝两省市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围绕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规划》提出了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州、云阳等29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9857万人,乡村人口4732万人。
《规划》明确了农业带的发展定位,即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先行区、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农业带建设要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规划》提出了构建“一轴三带四区”的空间格局。具体来看:
“一轴”:建设成渝主轴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范围包括遂宁、资阳、内江、潼南、大足、荣昌等。
“三带”:一是沿长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带,范围包括雅安、眉山、乐山、宜宾、泸州、江津、长寿、涪陵、丰都、忠县、黔江等。二是沿嘉陵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示范带,范围包括南充、广安、合川、北碚等。三是渝遂绵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范围包括铜梁、潼南、遂宁、绵阳等。
“四区”:一是重庆主城都市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范围包括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等。二是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范围包括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等。三是渝东北川东北现代农业统筹发展示范区,范围包括万州、开州、云阳、垫江、梁平、达州、南充、广安等。四是川南渝西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范围包括自贡、泸州、内江、宜宾、江津、永川、荣昌等。
川渝两地在粮食、油料、生猪等产业方面优势突出。为推动两地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七个方面的35项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进长江上游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水平等七大方面。
其中,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打造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打造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打造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打造安岳潼南大足优质柠檬产业区、打造渝南绵广蚕桑产业带,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及川菜产业、茶产业、竹产业基地,打造长江上游渔业产业带,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渝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
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方面,将共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西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区域性畜禽基因库、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畜牧科技城及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打造西南丘陵山地现代农业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在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方面,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川菜渝味”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扩大农业开放合作。
在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将建设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共建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造世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样板区、接续推进周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外,还将加强农业农村污染跨界协同治理、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统筹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增强乡村振兴建设资金保障、共建农业资源资产交易平台。
《规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7100亿元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60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6850万头左右,蔬菜产品达到5700万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4500个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到2035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为推进工作实施,《规划》还明确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健全推进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强化农业执法保障、加强督促考核。据悉,农业农村部、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建立部省市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联席会议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川渝两省市分管领导牵头,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议,落实部省市联席会议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