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竞荣丨直击成都平原越冬水鸟调查:观鸟者和拍鸟者有本质区别

2022-01-10 11:11:4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1月9日早上7点,天微微亮,成都武侯区某小区门口,一辆后备厢满载望远镜、三脚架、照相机、旅行包的越野车出发了。车上坐着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沈尤、张迎庆、张剑。

湿地公园

同时出发的,还有成都、德阳、绵阳、自贡、眉山、乐山、雅安等百余名观鸟爱好者。当天,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是候鸟最稳定的时候,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等单位指导,成都观鸟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开展了第六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沈尤所在小分队,调查点位包括邛崃泉水湖、文君荷塘、西河崇州段。

越冬水鸟群

越冬水鸟调查具体怎么查?记者跟随沈尤直击一线。

湖泊:定点调查

先看种类再看只数,反复核实结果

因高速封路,车沿老路行驶两个多小时,才抵达泉水湖。这是一处新建湖泊,岸边有工人在安装路灯,平静的湖面上浮着大量水鸟,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觅食。

“这里和新建的东安湖,是今年新增的调查点位。”沈尤说,从2017年开始,成都观鸟会每年发起开展一轮越冬水鸟调查。点位从成都及周边拓展到大成都平原,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水鸟密集地区。记录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呈微微上升趋势。

早在半个月前,沈尤就在成都观鸟会微信群里发布了本轮调查的招募通知,通过多轮群策群议,确定调查点位。此次取消了近期观察水鸟数量少于100只的原有点位。

因泉水湖面积小,此次定点观察位置选在能集中观察水鸟活动的观景台。临近10点,湖面大雾逐渐消散,小分队将50倍望远镜安装在三脚架上,调好角度,开始观察。大家手轻脚轻,避免惊扰水鸟。

青头潜鸭 邹滔/摄

“绿头鸭、骨顶鸡、青头潜鸭……”沈尤弓着身子,左手扶者望远镜,左眼紧闭,右眼贴着镜片,缓缓移动望远镜,口中念出一个个鸟名。

种类和数量是水鸟调查的两个关键。前五轮调查中,累计记录81种水鸟,几乎每轮都有新记录。为准确识鸟,观鸟会已组织多次培训,并参与编制观鸟指南。小分队中有数年观鸟经验的张迎庆、陈林,几乎能准确认出一晃而过的大部分水鸟。

“1,2,3,4……”沈尤一边数数,一边按计数器。“白眼潜鸭411只。”话音刚落,张剑即将结果填在调查表上。然后换人数鸟,核实结果。

观察工具除了能提高能见度的高倍望远镜,小分队每人还带了一副8倍或10倍的双筒望远镜,够用,小巧便捷。

到整片湖鸟类数完,已经是11点05分。

水田

水田:样线调查

不走回头路,从鸟的脚印寻找线索

虽然几个月前观察到的水鸟数量有好几百只,但此时因为水环境变化,鸟儿已经寥寥无几。当沈小分队来到邛崃市高埂街道光明村万亩文君荷塘,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水呢?”走进荷塘,大家才发现,曾经清水汪汪、连天碧叶的荷塘,此时并未蓄水,而是淤泥裸露,荷叶干枯,还有不少田中已轮种蔬菜。但水鸟就是要生活在有水的地方,否则既睡不好,也难觅食。

“再往前头走走。”沈尤有些不甘心,既然来了,本着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就算只有一只水鸟,也要记录在案。

正当大家走到荷塘栈道尽头,转身打道回府时,一团黑影从荷塘中飞身而去。“沙锥!”沈尤大喜过望,“就说有嘛,这东西最喜欢在这种田里找吃的。”

小分队继续向前,穿过几乎干涸的荷塘,一株荷叶一株荷叶地看,甚至仔细到淤泥上鸟儿们留下的脚印。1只、2只、3只……沙锥数量不断刷新。

中华秋沙鸭 汤开成/摄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荷塘尽头的更远处,他们又发现了池鹭、黑水鸡、凤头麦鸡等其他水鸟。

为记录这些发现,大家打开了地图软件,记录经纬度、海拔、行走轨迹,上传现场图。为避免水鸟移动造成的重复统计,观察路线不走回头路。

整理记录 谢松林/摄

在一张水域防护网外,沈尤加起长焦镜头,对着一种水鸟拍视频拍图片,然后将这“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分享到微信群里。

此时,微信群里,早已有多位参与此轮调查的观鸟爱好者在进行类似分享。“我们组在武阳大桥看到青头潜鸭一只。”“这个是渔鸥?”“这是斑头雁和豆雁?”……同时,大家也把自己拿不准的水鸟照片分享讨论。

小鸥 李涛/摄

经过近1小时的样线调查,这个点位共记录到12种48只水鸟。

河段:多点调查

观鸟爱好者和拍鸟爱好者有本质区别

午餐后,小分队迎来最后一个点位:西河崇州段。

沈尤介绍,河段的特点是区域广,水鸟分布零散。为此,一般采用多点观察方式调查。小分队分别在河段中间及两端朝位置进行观察。

在这个点位,一个半小时的调查共记录600余只水鸟。

三个点位观察完,调查还没结束,当晚,成都观鸟会对成都平原所有点位进行核查统计。

一路上,小分队讨论的一个话题令人印象深刻:能不能研发一种观察和拍摄功能一体化的设备?即:观鸟的同时,就把鸟拍下来。

“不行。”沈尤说,除了技术难以实现外,关键问题是观鸟者爱好者和拍鸟爱好者有着本质区别。

越冬水鸟群

在他看来,观鸟爱好者出于自身对观鸟过程的陶醉,观鸟、水鸟调查的根本动力,在于认识、保护和研究鸟类,用专业的望远镜看到鸟就是一种快乐,能不能拍到鸟并不过多在乎。

而不少拍鸟爱好者,往往出发点是为了获取理想画面,更愿意在拍摄器材投入,不少人为了拍到好看画面而驱赶、诱捕甚至伤害鸟类。观鸟爱好者往往对这些人嗤之以鼻。

“如果他身上只有望远镜,那多半是纯粹的观鸟者;如果他身上只有照相机,那多半只是拍鸟者;如果两样都有,那我很乐意和他交朋友。”沈尤说。

水鸟调查,作用不只是娱乐身心,得到的也不仅是一组数据。这些年,成都观鸟会结合鸟类调查,为生态保护建言献策。比如,他们发现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里的游船对野生鸟类造成了干扰。经建议和沟通,公园减少了游船数量和班次,改变了路线。

在陈林看来,鸟类调查是一项门槛很低的有趣活动,几百块钱买个望远镜,花几天时间自学认鸟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很多人都能成为专家,前提是需要时间和兴趣。

越冬水鸟群

不过,观鸟爱好者们提到同一个难题,就是缺乏稳定的调查团队和相关项目经费支持。水鸟生活状态,对当地生态环境有重要指示功能,研究鸟类活动规律,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有媒体报道说,美国每年有将近5000万人次观鸟,英国近70%的人群都是观鸟爱好者,而中国的观鸟群体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沈尤建议,政府加大相关投入支持力度,企业和行业协会机构加深观鸟器材设备研发,还要大力宣传推广自然教育、环境教育,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观鸟活动和鸟类调查中,为生态建设发展凝聚力量。(成都观鸟会供图)

    编辑推荐